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 政和七年(中)(1 / 1)

作品:《病宋

曾夤就是嘉德帝姬的未婚夫,跟赵枢在文人聚会上见过几次。

“书生。”赵枢对曾夤的评价很简洁。

“还有呢。”嘉德帝姬追问。

“放心吧,一个单薄文人,文采倒是有一些,挺温和的。我一点都不担心他会欺负你,你别打死他就行了。”

“哈哈……”看到嘉德帝姬铁青的脸,太子妃忍不住笑出了声。

“再说了,不还有我吗,他要敢欺负你,你来找我,我去砍了他替你出气。”

“算了,还是我自己处理吧。”听到自己的未婚夫并不强势,嘉德帝姬也放宽了心。

“倒是你,上次那任家小娘子如何,还看不上眼?”嘉德帝姬话锋一转,又开始讨论起赵枢的婚事。

“我不急,等个三五十年再成亲也不迟。”

赵枢不知道的是上次见过的任家小娘子,就是历史上赵枢的王妃,不过这次被他拒绝了。

“三哥儿明年也要成亲了,五哥儿得给弟弟们做好表率。”

“哈哈,大嫂说话跟娘娘一样,的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你不会想娶竹樱吧?”

“……”

“还是玉儿?本名叫白露是吧?”

“大姐你话很多哎。”

“长大了开始嫌我话多了?”

“哎哎哎疼疼疼疼疼……”

赵枢一时松懈,终于被揪住了耳朵。

“我错了大姐你话一点也不多小弟最喜欢听大姐说话了。”

“好了好了,大姐你看五哥儿这没心没肺的样子,也不像有心上人。”

太子妃笑着看了半天戏,决定出来和稀泥。

“看在太子妃替你求情的份上,就饶你这次。”

“谢过大姐不杀之恩,谢过大嫂求情。”赵枢夸张地作了两揖,跑到一边坐到摇椅上晃了起来。

“大姐,你就不用替五哥儿操心了,他长相英俊又有才华,多的是名家女子想嫁呢,再说了,他年纪还小,不急。”其实赵枢只比朱琏小一岁。

”现在你再拖一次,可你自己想清楚了,这事儿早晚避不过去,咱们要是普通大户人家,那确是不用急,可你是皇子,能选的女子本来就不多,可是越等越少的。”

“姐啊……”赵枢觉得他大姐的数学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说。”

“没什么……”

“哼……”

“你的意思是,现在年轻的世家女子不会一直等一个闲散王爷选妃,拖得时间长了,她们会另寻夫婿成亲。”赵枢还是没忍住跟大姐普及基本的数学知识。

“是啊,所以你再拖几年,可选的女子就越来越少了。”

“可现在更年轻的女孩子也会长大啊,比如说我要等到八年后成亲,现在十四岁的女子等不到那时候,但现在八九岁的女孩子,八年后就到成亲年龄了啊,年纪大的嫁人了,年轻的会长大,可选的人怎么会少呢?”

“是这个道理。”

太子妃点头表示同意,嘉德帝姬却被绕晕了。

“你还敢等八年后才成亲,讨打。”

“哎呀。”

嘉德帝姬最终决定用暴力解决问题,赵枢又后悔自己嘴欠了。

二人打打闹闹,便到了晚饭时间,内侍来请三人去参加家宴。

家宴摆在了庆寿殿,没有采用大宴群臣的分食制,而是一共摆了三大桌,官家和太子,赵楷,赵枢,赵杞,赵栩几个年纪大点的皇子一桌,皇后和嫔妃们一桌,太子妃和帝姬们,以及孩子还小需要贴身照顾的嫔妃们一桌。

现在没经历靖康之耻,极端压抑女性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还没出生,虽然儒家讲男女大防,但还没到女人跪在一边看男人吃完饭自己才能上去吃剩饭的地步。

“枢儿,你的脸怎么了?”

刚入座,官家就敏锐地察觉了赵枢脸上的淤青。

“多谢爹爹挂念,天冷路滑,摔了一跤,无妨无妨,回家敷个鸡蛋就好了。”

旁边桌上的皇后无奈地瞪了大长帝姬一眼。

“还等回家干什么,五哥,给。”

贴心的六皇子赵杞拿起一个煮鸡蛋放到了赵枢脸上。

“还是六哥儿知道疼人啊……”

众兄弟憋笑,官家无奈摇头,大家都猜到赵枢肯定又惹大姐生气了。

“都是一家人,也不必客套了,吃菜吃菜。”官家发话,众人开始动筷子。

“杞儿栩儿,你们最近可还读书否?”菜过五味,官家看大家其乐融融,尤其是赵杞赵栩哼哧哼哧吃的正起劲,准备说些不开心的事,而自古以来最让小孩子不开心的,当然是过年问学习成绩了。

赵杞赵栩跟三位兄长读过几年书,其他皇子基本属于放养状态,反正除非赵桓赵楷赵枢都挂了,不然也轮不到他们继位——而这哥仨都活的好好的。

“哦,那吾考考你们,这世上,最美味的是什么啊?”

“孩儿觉得是学舍附近张记的排炽羊,上学的时候经常跟五哥一起去吃,想起来便觉得回味无穷。”

“孩儿觉得最近新兴的那个叫‘火锅’的东西很好吃,大姐请娘娘和孩儿吃过一次,爹爹吃过吗?”

……

赵楷已经对这两个弟弟有些无奈,而赵枢觉得这个问题有些超纲了。

“枢儿,你来说。”

“孩儿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吃什么都是人间美味。”被点名的赵枢开始胡扯。

“哈哈哈说得好,这是你的看法,很有道理,那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官家抚掌追问。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触之翠,述荡之挈,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

吧啦吧啦……

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祭,南海之柜。

剩下的记不住了。”赵枢摊手。

……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泳泉焉,冀州之原。

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桔,云梦之柚,汉上石耳。”

赵楷出来帮赵枢解围,接着往下说。

“呵呵,不错,枢儿出宫久了,还是不要懈怠才好。”

“孩儿谨记爹爹教诲。”

才怪……

“你的生意做的如何?”

看官家这意思,是要挨个问一遍。

“一切都好,最近又挖了几个冰窖,准备明年夏天再推出一些消暑饮品。”

“为父记得你刚出宫的时候,说要派商队去西域找一种能御寒的作物,现在可有消息?”

“还没有音信……许是还没往回走,也可能半路被胡人劫杀了,孩儿真是痛失臂膀,呜呼哀哉……”

赵枢派出去的商队已经出走一年半了,算算时间,如果没在中途被人劫杀,那应该已经找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了。

“好,丝绵和毛皮对小民来说还是太贵了,若你的手下真带回能御寒的作物,为父定然重重有赏。”

才怪……赵枢问过军器监的官员,当年进献神臂弓的李宏,也只赏了个芝麻小官,被派去治水,四十二岁就病死了。

再说了,官家什么时候关心起小民了,有必要在家人面前装体恤民情吗?

“楷儿呢,近来字练的如何?

“字练得还好,不过孩儿前几日刚刚得了一幅颜鲁公的真迹,明日请爹爹鉴赏一番。

“说来也惭愧,平常咱们父子几人竟难得能聚这么全……”

赵枢真想提议让这位老爹用潇洒的瘦金体写出“惭愧”二字。

“其实我们兄弟几人经常一起聚的。”赵桓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咳,为父有一道策论题,说来你们几人都想一下。”

官家挨个问过几个儿子最近生活情况后,开始转入正题。

“你们对天下大势如何看?”

理论上包括皇太子在内的皇子不能议政,但这取决于每一任官家的态度,当今这位向来随性,所以也没什么忌讳,何况这是家宴。

“……”兄弟几人大眼对小眼。

“完了?”最后又是由大哥赵桓出头问。

“嗯……是有些宽泛了,那就聊聊北地局势吧。”官家也发现自己出的题目太笼统了。

“是,孩儿还是认为,我们不应该联金灭辽,还是老生常谈了,毕竟我大宋与辽国乃兄弟之国,已有百余年没有大的冲突,女真底细不明,若是他们狼子野心,灭辽之后还觉得没吃饱,那帮他们灭辽国,说不定北境再无宁日,还是两不相帮为好。”

“桓儿所言,不无道理。”

“大哥未免有些暮气了,辽国内外交困分崩离析,如今半数疆土或被金国攻陷,或叛辽自立,再无复兴之望。只待西军收复横山,整军出兵,便可以雷霆之势收复燕云,到时燕云在手,借山川之险,便是金人南下又如何。”

真有魄力,都收复燕云了还是想着苟——赵枢腹诽。

不过官家显然更欣赏赵楷的朝气,

“楷儿所言正合吾心,呵呵,枢儿呢?”

“孩儿……”

“你肯定又要说,大哥说的对,三哥说的也有道理……呵呵,不行,你得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跟他们二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