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九章 抄诗一时爽(1 / 1)

作品:《颠宋

昨夜诗会上发生的事也被绣儿透漏出来,于是,今日早膳时分,陈府的下人们总是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出现在陈临面前,目的自然是为了近距离瞻仰、蹭一蹭文气。有些丫鬟还会借机与他搭上两句话,虽然说的无非是些‘少爷喝茶吗?’‘少爷要捏肩吗?’之类毫无意义的交谈,但被拒绝后羞红着脸的样子实在令人费解。

陈母听闻后也觉得十分高兴,早上陈石临出门时,也在不停地说着这件事,言语中对有这样的哥哥颇为与有荣焉。

陈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高兴的地方,虽说因为一首《水调歌头》扬了名,但若想真要博些名头,光靠那些诗词还远远不够,这年头的文人才子,做事说话自有一番不成文的规矩,以他脑袋里所掌握的那些后世知识,放到现在根本派不上用场,万一真碰上个才学渊博的才子大儒,被对方一番考校,必然会露出马脚。说到底,在他看来,拿这些抄来的东西去满足虚荣心,实在没什么意义。

例行锻炼完后,陈临回府换了衣衫,不慌不忙来到青丘学院。

昨日莲园诗会内,青丘书院的老师们也都在场。不过好在这些人并不像小丫鬟那么碎嘴,所以此时尚未传入书院内,免去了陈临被一群十二三岁小孩子当猴儿围观的场面。

“子然,你今后不必再读启蒙班了,去找山长吧,他在后面听雨轩等着你。”

说话的是那位曾打过陈临手板的纪先生,他口中说的听雨轩是一幢两层小楼,里面布局陈设极为精巧,平日教书闲暇时候,书院里的几位老师常待在那喝茶聊天,作用大抵与后世学校里的教师办公室相同。

青丘书院虽然不大,但其实是有分班的,陈临最开始入读的,便是刚入学的孩子读的启蒙班——

别名,幼儿园。

在去往听雨轩的路上,陈临猜想大概是经过了昨晚的事,山长王庭礼觉得他已经不适合待在启蒙班。毕竟以他现在的水平,老是待在启蒙班里,日复一日反复背诵《论语》,的确没什么太大用处。

正如前文所说,青丘书院并不算大。几步路的功夫,陈临就已经来到了听雨轩。敲门进去,书院里的来得早的几位老师都在里面,坐在最靠里竹塌上的山长王庭礼见他进门,便招招手邀他坐下。

“见过山长,诸位老师。”

向几位老师一一见礼后,陈临脱靴上塌。还没等他屁股坐稳,山长王庭礼的话就朝他砸了过来。

“昨夜酒醉头昏,一时被你个小猴儿耍了滑,说了些不问来历的狗屁话。如今这外面都在传是老夫借你这小猴儿之口,诉自身胸中愤慨,这事必须要尽早解决,落实你作词人的身份,否则日后必会落人话柄,影响你未来前程。”

听到平日里沉稳如山岳的王庭礼如今连小猴儿、狗屁之类的粗鄙之语都讲了出来,陈临嘿嘿一笑,知道这次莫名背锅的确让他老人家气得不轻。至于后面说的落人话柄、影响前程之类的事,陈临反倒并不十分在意,反正他本身也于官场没太大兴趣,即便是因此被了抄诗的污名,对他也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到现在文坛中才子们所视作珍宝的诗文,其实他脑袋里还有很多,万一真有个愣头青跑过来当面指责他抄诗,硬要往他身上泼脏水,到时候再掏出个十首八首的一次性全砸在对方脸上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还是说回那首《水调歌头》本身吧。今日早些时候,老夫与书院里几位老师聚在一起,将那首词又拿出来审阅了一遍,发现作词人功力确实了得,特别是其笔法摇曳多变,意路飘逸灵活,在当今仕林中都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大词家。”喝了口茶,王庭礼继续道:“纵观整首词,上阕写的大开大阖,豪放洒脱,深得魏晋狂士之风度,这种赋体言情,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堪称一绝;而下阕词表面上看带有晚唐诗人的颓丧之气,但实则用的却是初唐时期陈子昂的风骨暗藏。”

话音一转,“上下阕相互呼应,却唯独下阕阕尾一句偏格格不入……昨日最后落笔时,我观你曾在阕尾那句上犹豫不觉,可是一时忘了原句,便随口胡诌凑数?”这是认定了陈临抄诗。

坐在一旁的陈临满头黑线,他怎么也没想到,只不过是稍稍改动了一下,这才不到半日的功夫,就被对方看出了破绽。果然不愧是学识渊博的名家大儒,纠错查疵的能力却是非寻常人可比。

但现在不能认,即使几位老师早已经默认他是抄来的,这话也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这不是嘴硬或在意名声的问题,万一到时候那位老师再多嘴问一句是从哪里抄来的,难道他要告诉对方作词人还没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