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5(1 / 1)

作品:《瑾毓

请进来。”殷雅慧忙说。

一直没什么反应的殷雅璇,在听到“昭儿”这个名字时,忽然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光亮,呼吸微微加速,坐直了身子,向外看着。

殷雅慧将妹妹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心里奇怪得很,面上却未显出来,只是抚了抚殷雅璇的头发,笑着说:“八妹妹,昭儿前两日跟着大哥在外经商,今日刚回来,听闻你出事,一大早就赶过来看你了。”

殷雅璇耳中仿佛什么也听不见,只是看向门口,当一个俊朗的少年出现在视线之内时,眸光忽然一暗,又低下头去,仿佛刚刚焕发神采的人不是自己。

只见来人身着一身墨色长袍,头发束起,从容的从院外走进来。少年容貌极为俊美,虽还年少,但可以想象日后会牵动多少少女心。

来人正是殷明昭,二房赵姨娘所生的庶子。

当年二夫人怀上殷雅慧时,还不足九月份,竟然摔了一跤,导致胎气不稳难产。生下殷雅慧后,大夫说二夫人以后恐怕难再有孕,所以,二夫人将自己的陪嫁丫头给二老爷做了通房,这赵氏是个争气的,不到一年就生了儿子,之后二夫人便做主,抬她做了姨娘。

二老爷与夫人极其恩爱,除了一个赵姨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女人,当年要不是二夫人坚持,估计赵姨娘也不会有。

虽然殷明昭是庶子,但也是二老爷唯一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二房的产业的。二夫人也将他看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小小年纪就让他随着大少爷东奔西走长见识。

在殷雅慧八岁的时候,没想到二夫人再度有孕,这让二老爷和二夫人大喜过望,万分小心的养着胎,提心吊胆了十个月,终于平安生下了孩子。虽然是个女儿,可也是极其宠爱的,因为这是老天爷对他们家的赏赐。

可以说,殷雅璇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不仅二房的人,老夫人也很喜欢她。

真是个幸运的孩子。殷雅璇心中感叹,她的昭儿本来也是应该享福之人,一想到昭儿,她就忍不住想起李家的惨痛。

殷明昭一进门,不知为何,原本安静的八妹妹,表情忽然变得狠厉,眼中似有滔天的恨意。

殷雅慧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握了握妹妹的手。殷雅璇这才从回忆中醒过来。

“三哥哥来了,璇儿不是一直想着三哥哥吗?”殷雅慧笑着说。

殷雅璇知道,昨天她心心念念着昭儿,让他们误会了,但她没有力气,也没有办法,更不知道如何解释。

“本来为了给大伯父祝寿,昨日之前就该赶回来的,谁知突然下了暴雨,就耽搁了,今日早上才赶回来。听闻八妹妹出了意外,不知八妹妹身体好些了吗?”少年的声音如潺潺流水,好听的很。

意外?殷雅慧挑了挑眉,问:“三弟可是从祖母那里过来的?”

“是的,祖母已经派人查明白,昨日是烟花起火,再加上柴房内外都是柴火,所以火势才会蔓延那么快。”

“原来是这样。”殷雅慧握着妹妹的手紧了紧。

听到这里,殷雅璇脑中浮现了两个少女的身影,她努力想了一下,那是她的六姐姐和七姐姐,殷雅容和殷雅萍,三房的两个庶女。

一直没有说话的殷雅璇忽然说:“三姐姐,六姐姐和七姐姐怎么样了,她们有没有事啊?”

殷雅慧一怔,妹妹怎么会如此问?

“六妹妹和七妹妹都没事,璇儿怎么会如此问呢?”

殷雅璇小嘴一撇,小声说:“六姐姐和七姐姐说要和璇儿捉迷藏,六姐姐让璇儿躲在柴房,这样七姐姐就找不到了,六姐姐说,只要璇儿赢了,就把枣泥饼给璇儿吃……”

什么?居然是这样么?

“璇儿,她们还说什么了?”殷雅慧摸了摸妹妹的头,鼓励地说。

还有她们锁上了柴房,任她如何哭喊,都不让她出来。

当然,殷雅璇并没有说这些,只是摇了摇头,便低下头,像之前一样不再说话。

殷明昭负手而立,明显是在想这件事,“这……”

“小孩子玩闹罢了,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好在璇儿没出什么事,这件事以后不许再提。”

殷雅慧少有的严肃,这番话不只是对殷明昭说,还有房中的丫鬟婆子。

“是。”众人都答。殷明昭知道此事不止玩闹那么简单,但三姐那么说,他也没有再深究下去的道理。

殷雅慧看着沉默不语的妹妹,心中叹息。

妹妹,不是姐姐想让你受委屈,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总有一天,我们会向他们讨回来的!

第五章一点一点讨回来

“母亲。”

看着妹妹吃完药睡下,殷雅慧便来到母亲的房间,将三弟和八妹所说的事细细说了。

“你说的都是真的?”二夫人听了,心中吃惊不小。

如果事情真的像璇儿所说,她到柴房就不是巧合,而是六丫头和七丫头有意为之,可是,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六丫头和七丫头也不过十岁出头,她们定然是受人指使才这么做,难道是三房授意吗?

殷家虽然是大的商户,可是也知道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当年殷老爷怕后代子孙因家产起争执,便将这经商之道分为三个部分。

大房殷存良负责殷家的商户的经营;二房殷存孝负责制作部分,主要是染坊和绣房,掌握染布和刺绣的手艺;三房殷存忠负责养蚕和织锦,手下有许多庄子和工坊。

三个兄弟相辅相成,又互相牵制,少了谁都不行,谁也不会多吃一分亏,更不会多占一分便宜。

可以说,殷老爷此举是十分明智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若是有一天,哪个有野心的人想把殷家的所有产业据为己有,那么势必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到时候就是自相残杀,绝无和平共处的可能。

如果能团结一心,那么殷家势必会越来越繁荣,基业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问题所在。起初,兄弟三人确实兄友弟恭,一心为了殷家的产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兄弟逐渐成家立业,殷家也如他们期待的那样,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在宛城名声大噪,整个平洲都知道殷家的丝织品材料上乘,工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