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254(1 / 1)

作品:《穿越之荣华路

。婆媳二人谈了话,更多的就是围绕了长寿小公主。

至于她们共同挂念了的那一个男人,二人都没提。在荣娘眼中,那是挂念了儿子。在付明月眼中,那是挂念了夫君。

只是在话尾时。

荣娘才是说道:“也不知道了,伯玉归来时,会不会在他的万寿节后。”

“万寿节啊,爱宗在那一日,也是满周岁了。”荣娘这般讲,是说了明了,她真的想念了外出征伐的长子伯玉。

得了婆母的话,付王后也是思念了夫君。可她不能表现在了脸上,只是眼神里全然的没瞒了人。

“夫君以国事为重,想来一切要看前线的战况。”

付明月是一个懂得了,大事为重的女子。这说话的方向,也是如此的。

第178章

东屠国与高丽国的疆域边界线上,自然有重要的城池把守了关隘。

这是为了各自的国度安全。同时,也是因为高丽国与东屠国的疆域边界上,处在了山地连绵的地方。

这里更多的山城。

若是想通过了关隘,想打到了高丽国的陪都,那是需要了时间的。同时,更是需要了力的。

半岛地形,是北面多山。

山多了,那形势自然是险要了。

这也是为什么?

这高丽国还能苟颜残顺的原由所在。到底是山地之处,那打仗便是拔了城池,也是需要了人间和人力的。

消耗,从来是进攻的一方,需要了更多的力量。

这对比上,进攻的一方容易吃亏了。

当然,那是以前了。在东屠国的火炮铸造后,在东屠国使用了炎药后,不管是炮击,还是定点的爆破,那都是能毁了山城的城墙守护。

当然,这也是需要了规划。

可再如何?

至少不用人命去填了攻城的难度。

只是这样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军机阁的方案……”刘长石在沉默,其实,他明白着,这需要他这位君王下了决断。因为,东屠国开战的第一仗,肯定需要了大胜。

可目前的困境就在于,这碰到了一座坚城。而且,真是需要了爆破的话,还需要了度算了方位更需要了时间。

时间,总是需要的。

在试探的进攻中,已经损失了人手。

山城,有俯视的优势。爆破,也是需要牺牲的。

“寡人同意了。让陆军部按计划执行。”刘长石真正看重的一点,是那等预案上,对于士气弥补的选项。

攻破城池后,杀。

屠杀。

非是兽性,而是一种恐吓。为的是后面的进攻,这是为了让高丽国的城池守卫者明白,要么投降,东屠国不吝啬了官位。

若是不降,那么,就是死路。

刘长石非是一个软心肠的人,若真是,他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他真正觉得可惜的,是那些人力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在农耕时代,人力是最大的资源。只是胜利面前,一切都得让步。

东屠国的军队需要胜利来鼓舞。

东屠国的胜利,又需要了鲜血来浇铸。

胜利,从来没什么是容易的。不是流了敌人的血,就是流了自己的血。刘长石是东屠国的君王,他肯定不能让他的臣民流了血。

那么,就得用敌人的血,来铸造了成功,来铸造了威名赫赫。

这是仁慈,是为了后面减少了更大的杀戮。因为,若是一座一座城池,见到了东屠国的软弱。觉得打得过,就是打了。等实在打不过,破城了,也能安隐的话?

那么结果不言而喻的。

后面的高丽国的每一座城池,都还会继续的坚守下去。因为,这没什么代价,既然没有代价,肯定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啊。

可这意味着,东屠国在流血,一直在流血。

刘长石绝对不会允许的。

“寡人等陆军部的报捷。”

刘长石给了他的答案。

其后,自然由翰林向陆军部传达了君王给的方向。至于规划的具体执行,如何安排,那是陆军部的头脑,参谋司得拟定了计划。由军队配合着,攻破了城池。

因为,东屠国的大战略,大方向,是定下了。

一切为了目标的战略而配合。

刘长石这位君王的御驾亲征,更多的还是为了在前线里,亲自的盯住了军队。他坐镇,坐镇中军。那不是真正的前线,在中军保护下,其实挺安全的。

这更多的是士气上的鼓舞。

当然,这也是为了战局的变化。毕竟,战场上,总是战情多变的。

在后方,离得太远了,容易将大外,君命有所不授。

宣文七年。

夏。

高丽国的东北方向,那一片的山地疆域,那是流了太多的血。

高丽国的陪都,总是接到了一片一片的战报,全然是失败、失败。

这让高丽王近日以来,是食不香,寝难眠。

高丽国在大魏朝的军威赫赫下,已经丢了半数的疆域。还能退到哪儿?高丽王觉得,他没退路了。

可偏偏使节团出使了大魏朝,还没带回来消息啊。

高丽王觉得他是快走投无路了。

彼时。

大魏朝的京城。

作为中原北方的霸主,大魏朝哪怕是内部有些矛盾。可大魏朝的军威,在北方与南方都是赫赫有名。

这是大魏朝的统治力量,部族军用杀伐来挣得的名声。

于是。大魏朝的内部再是不稳,有部族军的存在,依然是镇压了一切。只在部族军的胜利光环还在,再是有流民造反,也是像是无根之水。

高丽国的降表,自然是大魏朝的皇帝手中。

可皇帝太忙碌了,而且,高丽国算什么?大魏朝的敌人里,高丽国就是一只小虾米。派去了高丽国的军队,也是一只小小的试探之军。

那等用了小指头的力量,自然让大魏朝的皇帝也罢,朝中的众臣也罢,对高丽国的兴趣不太大。

为何?

因为大魏朝离高丽国太远了。中间隔着的还有黑山白水之间的各个小部落。

那些小部落,才是真正跟高丽国打仗的主力军。说起来,大魏朝的部族军啊,更多的力量在窃视了南边的大晋朝。以及更富裕的西域。

西域,丝绸之路的各西边,天的际头是什么?

大魏朝出自草原,对于西边自然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那更西边,也是有富裕之小国的。那西域啊,国力小,又是丝绸之路的关键。

瞧着不管是往南的扩张,还是往西的扩张,都比朝北、朝着高丽国那等穷抠抠的地方,更有好处可捞。

于是。高丽国的使节团被华丽无视了,也可以理解的。

大魏朝有底气无视。

可高丽国的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