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三章 皇上的决定(1 / 1)

作品:《大华天下

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由张先仪领头的四位大臣纷纷踏入罄竹殿。

“大理寺卿,你可知罪!”一进殿内,四人行了跪拜之礼,却是连头都没来得及抬一下,就听到来自天子的喝怒。

“臣…臣不知……”大理寺卿左右看看其他人,低着头回。

皇上哼了一声,面容透冷:“朕叫你理办舒长歌一案,为何迟迟没有进展?”

卫子铭在天子冷冽的目光下解释道:“一应文书臣早已准备妥当,只是……只是舒长歌和允清王皆不肯画押承认。”

“哦?朕却不知,你大理寺竟是这么好讲理的地方?”

卫子铭冷汗涔涔,不着痕迹的瞟了一眼张先仪。

“陛下……”

张先仪正准备替大理寺卿说话,却被皇上打断了,“有关于舒长歌通敌卖国的文书,还有那个什么牒文,包括你现在正在整理书写的,总之所有一切与之相关的,立刻全部……销毁!”

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宁永隽瘫坐在了软榻上,似乎耗尽了所有气力。

卫子铭更是被皇上这一出出的给整懵了,一时倒不知是该应还是不应,只能硬生生的杵在那。

“陛下,这是?”

惊讶愣住的不止卫子铭,还有张先仪、沈安和秦会都同样感到不可思议。

皇上是最留不得舒长歌的人,如今到手的机会就在眼前,岂会平白无故的放过他?

面对他们的疑惑,皇上则是无力地对卫子铭说道:“卫卿,就照朕说的……去办吧。”

卫子铭总算是消化了过来,虽然不明原因,但还是领着旨意退下了。

大理寺卿走了,只留下其他三人面面相觑,彼此的眼神里都透着相同的疑问,最后由张先仪开口:“臣等愚昧,不知圣意为何?”

皇上抬头,目光在三位肱骨大臣身上扫视了一番,最后停留在站在中间更显老态的张先仪身上:“这样的结果,想必定是太傅喜闻乐见的吧?”后又隐约对着一直未吭声的沈安和秦会补充道:“或许,还不止。”

口气说不出震怒,但却叫底下人觉得比先前皇上对大理寺卿的问责还要生气。张先仪也不敢把它当作一句戏言来听,可也着实无法辩驳什么,只能弯了下腰,道了句:“老臣惶恐……”

而其他两人,却只能当作没看见没听见一般,不敢做任何姿态。

那句影射的话就当作未曾入耳。

如果说皇上是为了张先仪等人内心的想法而生气,那之前对待大理寺卿的句句责备,只不过是在同他自己怄气罢了,所以才会有那个前后矛盾的决断。

“大俞,起兵了。”皇上扶着额头长久叹出几个字。

三人一听,顿时色变。

“就在你们进宫的前一刻,朕收到八百里加急,可饶是如此,雁丘还是失守了!”宁永隽真的没想到,自己担心的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更没想到的是,雁丘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如果仅仅只是失守一个雁丘的话,他杀舒长歌的心也断然不会放下,可是大俞要的,远远不止这么一点城池啊!

宁永隽怕了,这一回是真的有点怕了……

所以他只能选择先暂时放过舒长歌。

这是别无选择的选择,除非他能舍弃大华,舍弃大华君王的位置。

然而皇权于他而言,如同心脏。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舒长歌的威胁不是当下的,大俞才是!

皇上焦着的从软榻上起身,背着手站在案前,无奈说出现状:“此刻阳关,正在被一点点攻占,战报上说大俞派出了最强大的军队,我军是不敌千万分之一,只能严防死守不敢妄动……”理由编的是花里胡哨,其实不过是怕死的幌子,想到那公文上的字字句句,他就忍不住火气翻涌,“未打先怯!枉朕信任王守林,封他做阳关太守一职,荣耀满门。”皇上指着公文上的一行话怒骂道:“可他居然说什么就算是强撑,也顶多撑个三四日!还问朕要不要降?”

皇上气的连连咳嗽,手上的公文被他狠狠地摔下,一阵怒吼:“朕要他何用?朕要他何用!”

帝王一怒,震惊一堂。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啊……”三位大臣异口同声道。

“你们这些个老家伙,也只会劝朕这么一句半点用没有的废话。”

皇上有些颓废地用手撑着案角,“阳关一旦失守,只要再越过舒长歌的边防,朕的山海关就没了!”一旦大俞冲破山海关,就会一举挥师帝都,到了那时,就当真什么都是浮云了。

大华易主,帝位不保。

“陛下先前的决定,实为正确!”张先仪道出皇上的想法:“眼下阳关危难,唯有放舒长歌回去,岑颜才会愿意出兵支援,阳关定不至于失守。”

“太傅啊太傅,果然什么都瞒不住你!”他的心思,又岂能瞒得了曾经的老师。

“拨开层层迷雾,方能窥得真容。陛下只是入了林,又不慎被迷障侵了眼,而今幸得明断,一时的得失又算什么呢?况且,君是君臣是臣,普天之下,皆是王土。”

不错!普天之下,皆是王土!无论舒长歌走到哪里,他…都是朕的人臣,他脚下所踩着的,都是朕的黄土。

张先仪的一番话,说到了宁永隽心里,令他一扫之前的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太傅之言,深得朕心!”

“沈相秦相。”

“臣在……”沈安和秦会同时应答。

“舒长歌的事情,该怎么对朝臣交代,你们两人合力去做。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当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沈安和秦会瞬间领会,均领旨叩首。

日落西山,晚霞印红了半边天,这在深秋的季节里,是一幅难得出现的景象。

“卫大人,宫里来人了……”

卫子铭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匆匆抱着一顶官帽跑到了大理寺府门前候着。

没等多久,一座普通的轿辇里迈出一只长靴,在赵公公的随行侍奉下,稳稳地朝着大理寺而来。

卫子铭本欲行大礼,却被那位抬手阻止了,“朕此时来,算是微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可宣扬。”

卫子铭连称是,心里却在想着陛下此行的目的……

“朕交给你办的事情,办的如何了?”皇上一面朝大理寺监牢行去,一面向跟在身后的卫大人问道。

以卫子铭离开皇宫的时间来看,已有两个时辰。

“明火梵尽,了无痕迹。”卫子铭回了八个字。

恰巧这时也走到了监牢外,宁永隽在铜墙铁壁的四周驻足。

不甘心啊!

“把舒将军带出来,朕要进去与允清王单独聊一聊。”

皇上下了命令。

卫子铭虽然觉得不妥也只能照办,先是派人把舒将军带到了厢房歇息,又遣散了狱卒。

监牢静的落针可闻,皇上连赵喜都撇下了,一个人寻着黑暗中微弱的光线一步一步走向那个令自己最痛恨最忌惮的儿子。

监牢的钥匙握在宁永隽手上,他想也没想,直接打开了牢门。

当他迈进阴暗潮湿的牢房,看到宁清秋背靠墙角一侧,黑发如瀑一泻倾长,黑色衣裳的胸口处印着干涸的血迹,竟有些许的快意蔓延在心底。

“些许日子没见,朕不知道,你竟憔悴如斯?”

皇上走过去,蹲在他近前,“怎么,朕来看你了……你便是连打个招呼也嫌多余吗?”

宁清秋微微仰起头,披散的发丝遮住了半边苍白的脸,可眼眸格外明亮冷静,成了黑暗中最闪烁的光芒:“父皇肯屈尊来此地,想来也只有两个缘由。”

皇上看着他,发出一个上扬的哦,“那你说说看,是哪两个?”

短暂的眼神交流,他略有些嘶哑的嗓音落下。

“一放二诛。”

平淡简洁的四个字,让皇上哈哈大笑起来,更是拍手称赞道:“有意思!那老三不妨再猜猜看,朕是要放了你们,还是要杀了你们?”

虎目如炬钻进宁清秋身体,可却没起到任何作用。

“儿臣怕说了,会惹父皇不快。”

“你会怕朕不快吗?”皇上再次打量起垂坐在地上的儿子,这么近距离看着,倒是有一点是十分确信的:“不,你不会!你从来不怕朕,不怕朕怒,更不怕朕一怒之下杀了你!”

宁清秋噙着浅笑,话音不见波澜,“凡人皆怕死,儿臣又怎能例外呢?”

他也怕死!只不过这个世上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而死亡对于他来说,是这些无比珍贵的东西中最容易舍弃的一份!

噙着浅笑的允清王,让宁永隽在平行的目光里看到了无所畏惧。稍一晃神,而后缓而用力的起身,迈动着长靴在这所牢房里走动了起来,最后站定在敞开的牢门口。牢里牢外只隔了一道门的距离,然而却准确地定在了那个分界线上,没有寸进也没有后退……在良久的沉默中化成高高在上的姿态,对着他放下一语:“朕没想到,为了舒长歌,你可以弃万民不顾,弃大华于水火……”

大概是因为听到了一些敏感词,他微微抬了一下眼角,“儿臣不懂其意。”

“当真不懂?”一双虎目紧紧地锁定着他,似要从他的表情中探究到什么。

难道真是巧合?可是也太巧了点,在朕决定要杀舒长歌的时候,偏偏这个时候大俞发兵,让朕陷入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