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212(1 / 1)

作品:《金枝毓秀小说

时候越拖越久,韩豫担心周帝会责怪自己办事不力,于是便等不及再多加耽搁,义正严辞道:“燕王殿下,陛下此时还在正和宫等属下回去交差,既然从慧妃娘娘宫中搜出此毒,属下只能先请慧妃娘娘去正和宫一趟。”

“韩统领放心,本王不会为难你,本王会跟母妃一同去见父皇。”

高珩冷冷地说着,转而目光柔和地看向慧妃,语气瞬间变得舒缓了许多:“母妃你放心,儿臣绝不会允许让任何人污蔑您。”

“我也去。”程金枝见状也急忙走上前来,眸色深重,“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不会让这条船被那些用心险恶的敌人击沉的!”

高珩望着程金枝坚毅的眸子,伸手抚上了她的肩背:“你不用来,好好在这里等我。”

“我不要,我一定要去!”

“没错,我也要......”见高珩和程金枝如此义愤填膺,高勋也突然深受鼓舞,刚想喊出一句“带上我”时,就听高珩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道:“你留在这里,也算有个接应。这皇宫之中,我现在能相信的人,也只有你了。”

高勋一向听从高珩之言,心中动容之余,当即便应声点头。

他平时虽然有些后知后觉,可当下看着面前周帝派来的这些大张旗鼓的禁卫军,如今又可谓是证据确凿,心里也不禁对慧妃和高珩此刻的处境感觉到了一阵强烈的担忧。

毕竟谁都不曾想到,原本应该畅快欢腾,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竟然会变成这样一个暗流汹涌,危机重重的陷阱。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想到竟然会碰上个这么晦气的开头。”

程金枝垮下肩膀,一面想着一面跟随高珩踏出门口,不由在心里大大地“呸”了一声。

第二百零八章煽风点火

正和宫内,赵皇后面色苍白,面容病态,整个人有气无力地躺在凤榻上,与平素的气色红润,光鲜靓丽相比,确实憔悴黯淡了许多。

毕竟赵皇后是周帝的元妻,在他还是太子之时就已经陪伴在侧,即使如今已经不复当年的青春貌美,这些年又有新嫔妃不断充实后宫,亦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盛宠加身。

但是夫妻之间昔日情分依然还在,加之她又是太子的生母,如今见她被毒物所侵蚀而变得毫无生气,周帝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心疼和担忧。

而赵皇后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利用这出苦肉计来博取周帝的同情,从而将所有罪责都推给慧妃。

她无论如何都愿意相信,在周帝心目中,自己这个正宫娘娘的地位,一定远高于宫廷女官出身,身份低微的慧妃。

“陛下,都怪臣妾不好,搅了这一年一度的除夕年宴,非但扫了大家的兴,还让陛下为之担心劳累。”

赵皇后气息微弱地说着,言语间满是自责的意味,就连不知情旁人听来都为之动容,更别说是此刻记挂她安危的周帝了。

“这个时候你就别说这些了。”周帝叹了口气,握住了赵皇后有些发凉的手,“你放心,朕一定会命人找到解药,不会让你有事的。”

“父皇,儿臣见母后如今这样实在是心疼,还请父皇可一定要为母后做主啊!”

太子言辞恳切地说着,掀起衣摆在周帝面前跪了下来,待再次抬头之时,眼中已是泪光盈盈。

“慧妃她性子温婉,平日里也是不声不响,她真的会做这种事吗?”

周帝若有所思地说着,言语间皆是揣测之意,似乎对这件事还存有疑问。

床榻上的赵皇后见状秀眉一蹙,知道周帝还对慧妃下毒一事有所迟疑,于是悄悄地朝太子使了个眼色。

太子心领神会,立刻语气激动地推波助澜道:“父皇,母后正是喝了广陵宫送过来的桂花酿才中的毒,来送这桂花酿的也是广陵宫的人,除了慧妃以外,还有谁会下此毒手?”

“你说的朕都知道,只是朕在想,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周帝眸色微转,招手让太子起身。

这后宫之事虽然一向都由赵皇后做主,可是关于赵皇后为难针对慧妃的种种行径,他多少也都有所耳闻,如今获悉是慧妃企图下毒谋害皇后,不让他去思考这其中的动机。

“陛下,您别看慧妃整天唯唯诺诺,愿打愿挨的样子,其实臣妾知道,她一直都很恨臣妾,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罢了。”赵皇后说到此处喘了两口气,这才继续道,“她这回之所以敢狠心下毒,一定是因为心里怨恨臣妾前阵子造谣污蔑她燕王妃一事,让她多年来积聚在心底的怨恨都给激了出来。又或者,她...她...”

“又或者什么?”周帝见赵皇后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便出言追问道,“都这个节骨眼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赵皇后见周帝一脸疑惑,心中不由暗喜,于是便抿了抿嘴试探道:“陛下近年来,难道没有听到朝堂上和民间的传闻吗?”

“什么传闻?”周帝眸色深邃道,“皇后,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赵皇后低声敛眉道:“那还请陛下不要怪罪臣妾。”

“好,朕答应你,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怪你。”

听闻周帝此话,站在床边的太子嘴角轻挑,竟然显得有些期待。

“这几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上都在传,燕王其实…想要取代琛儿的太子之位。”

赵皇后颤颤巍巍地说着,语毕急忙有些畏惧地紧了两颊的肌肉,轻轻地咳嗽了几声。

只见周帝闻言眸子霍然一凛,从眼底深处投射出一道厉芒,灼热地刺在旁边的太子身上,停驻片刻,复又回视线,脸色变得有几分严峻。

这番话若是换做平时,赵皇后身为太子的生母,是万不能在周帝面前随意道出的。

这不仅会让周帝觉得赵皇后有图谋不轨,挑拨生事之嫌,更是在指证一个皇子包藏祸心,往重了说,就是大逆不道的行径。

只因如今这个时机恰好,她才敢直言不讳,好让本就疑心深重的周帝对高珩更加防备。

自高珩大败西晋凯旋而归之后,近年来总是一鸣惊人,屡立新功,他的才华和能力周帝一直都看在眼里。

周帝又何曾没有怀疑过高珩有将储位取而代之的心思?

太子和高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