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480(1 / 1)

作品:《金枝毓秀小说

后本想依照元鹏所言先发制人,跑到周帝面前一番哭诉,以示冤屈。

可随着有某些事情的悄然改变,她突然意识到,就这样静默不语,按兵不动,对目前尚不明朗的局势而言,显然更加有利。

今日的周帝乍看之下与平常无异,除了意料之中的淡漠以外,若不细看,难以察觉到他眉宇间所流露出的一抹警觉之色。

由此,赵皇后隐隐意识到,他确实从程金枝处听到了什么风声。

行完礼之后,赵皇后没有率先开口,而是静静地立在周帝身旁,刻意松弛脸颊,挎下了肩膀。加上刻意被抹去口红而略显苍白的嘴唇,和脸上那对泪光盈盈的凤目,整个人一时间显得憔悴而柔弱,让人不禁心生怜悯之意。

但是此刻的周帝,却并没有被她这副弱势可怜之态所打动,心里记挂的,一直都是同一件事。“朕听说你近来身体欠佳,茶饭不思,所以来看看你。”

周帝语气冷漠地说着,犀利的目光在赵皇后脸上打量了几眼,随即不动声色地坐了下来。

“多谢陛下关心,臣妾没事。”

赵皇后嗓音低沉地说了一句,心里却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几许不安。

正这样想着,就见周帝眸色微转,气息平和道:“琛儿近来在骊山静心思过,安分守己,事事亲力亲为,确实有改过自新的迹象。正好下月初二是夏令祭典之日,朕想去骊山看看,顺便也见一见琛儿。”

而周帝此话一出,原本还算波澜不惊的赵皇后立时心中一颤,猝然抬起了眼帘。

她何尝不知道,周帝突然在这个时候心血来潮要去骊山,其实是另有目的?

太子犯下如此大错,若是短短几月便被无故召回京城,势必会引起群臣不满。

就在刚才,她还庆幸太子不在宫中,姑且算是暂时逃过一劫。

却没想到,周帝竟会以祭典的理由亲自前往。

骊山乃皇家禁地,又处在京城外山陵之郊,平素鲜有人迹。

加之负责守卫的都是皇家禁军以及周帝身边的亲信,即使真的发生些什么,消息也能很快被封锁。

这一刻,赵皇后只觉整颗心都纠缠在了一起,胸口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用力地敲击着,响亮而沉重。

第四百八十一章山高水长

三日后,元鹏如期启程返回南楚。

城门外,元熹公主一身楚服,依依不舍地站在元鹏面前,眉宇间溢满了离别的伤感。

程金枝和高珩一同站在不远处,虽然素来对元熹公主心存芥蒂,心里却也为这兄妹二人从此殊途无归的分别生出了些许感叹。

“此去路途遥远,如果她没有被当作政治的牺牲品远嫁而来,一定比现在过的开心吧?”

“如果她当初嫁的是六弟,我想一定也比现在开心。”

高珩轻叹一口气,凝目望着面前这对离别之人,心中除了无奈之外,更多了几分为难之意。

他很清楚,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元熹公主动过分毫真情,往后也不会动摇心性。

然而如今元鹏一走,对于这个名正言顺嫁入王府的南楚公主,相比当初想要将她赶出王府的那种决绝,此刻见她伶俜一人,高珩却突然有些于心不忍。

“爱一个人本来就没有错,她其实也挺可怜的。”

程金枝淡淡地说着,回想起元熹公主入京那日,在城门口见到高珩时的眼神。

她便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会成为另一个女人永远的羁绊和牵挂。

“只可惜,她爱错了人。”

可能是感觉到程金枝情绪上细微的变化,高珩眼波流转,侧目看了她一眼,随即将她的手放入了自己的掌心之中。

感受到手背上传来的温度,程金枝眉睫轻动,朝着高珩柔柔一笑。

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她心中一时间安定下不少。

而这时,只见原本正在和元熹公主说话的元鹏突然朝这边投来目光,继而快步走了过来。

“燕王殿下,燕王妃,此去天涯路远,但再会之日可期,还请两位各自珍重。”

他笑吟吟地朝着二人躬身执礼,待抬眼之时,眼眸深处却极快地闪过了一丝异样的神采。

紧接着,用一种故作缓慢的语调,意味深长地到道出一句。

“不过我有预感,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的。”

“好,望衡王殿下此去一路顺风,本王和王妃在京城静候佳音,期待再会之日。”

面对元鹏言辞间难以看透的古怪之意,高珩并没有多加理会,而是保持从容平和之态对他回之以礼,俨然一副官方做派。

虽然至今还没有完全确定太子与楚王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元鹏是否知晓此事。

可这位南楚皇子的离开,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对高珩以及整个燕王府而言,都是利大于害。

即使是敌人,比起近在咫尺的威胁,遥远的距离,永远是最好的防护。

如果可以,他和程金枝一样,一点也不想和元鹏有什么再会之日。

“最后,在下还有一个请求,希望殿下能好好照顾熹儿。”

在提及到自己的妹妹时,元鹏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温存,浓重的眼眸深处,甚至还流淌着一丝深切的伤感之意。

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虽然暂时看不出究竟是什么,但总让程金枝觉得复杂且别扭,总觉得有种不合时宜的感觉。

可一想到反正以后也见不到此人,一时间也就放松警惕,懒得去加以理会。

“她有时候虽然行事是冲动了些,甚至会做出一些错事,可本性善良,从未真正有过害人和之心。对殿下,更是真心的。”

元鹏看着眼眶泛红的元熹公主,显然心中也深感不舍,语气中掺杂着一股酸涩的鼻音。

“当初父王瞒骗她说要嫁之人是她朝思暮想的燕王,她才愿意背井离乡远嫁于此,否则,按照她心高气傲,不服管束的个性,是宁死也不肯屈从的。”

“皇兄,别说了,是我自己选的路,我说过,我不会后悔。”

听着元鹏这番万般真切的恳求之言,本就眼眸含泪的元熹公主终于忍不住无声而泣,猝然间显出了脆弱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