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503(1 / 1)

作品:《金枝毓秀小说

毕竟比起这场明刀明枪的染血厮杀,还有一场没有硝烟,却危机四伏的暗战在悄然酝酿。

可联想到往昔种种因由,和太子与南楚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让他不断在心里劝慰自己,绝不能轻易相信眼前这个敌友难分的别国皇子。

“既然公主已经把话挑明,那本王就有话直说了。”高珩眉睫轻动,眼神忽转锐利,“谁知道衡王殿下表面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慷慨之姿,可心里不是想借此机会将计就计,反客为主?”

听着高珩这番毫不遮掩的质疑之词,元鹏眼中的警觉之色疾闪而过,随即不以为然地朗声一笑。

“哈哈哈,我就喜欢燕王殿下这样直言不讳,干脆利落。可殿下要知道,我今日既然敢只身入你大周军营,自然是问心无愧,若是真想要耍什么花招,岂非是自寻死路?”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毕竟这场战局事关天下风云和我大周颜面,本王不得不小心谨慎。若有得罪之处,还请衡王殿下莫要见怪。”

高珩心中虽生出了几分动摇之意,可语气还是透着冷硬和淡漠,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妥协。

“况且如今的战局之所以僵持不下,并非因为我方军力有限,寡不敌众,只是在互探虚实,寻找更能出奇制胜的计策。如果真要不顾一切地硬拼到底,我们也照样能将他们驱逐出迟霞关,对我大周俯首称臣。”

“燕王殿下的威名和实力,当然毋庸置疑。可是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天下大势孰强孰弱,你我心中自当自知肚明。这些西北蛮夷背后的靠山如果真的坚不可摧,也就不会躲在暗处偷偷摸摸,行这种卑鄙之策。而且我听说燕王殿下素来爱惜将士,既然有可以避损兵折将的办法,又何必非要浪时间,牺牲多余的性命与之周旋呢?”

元鹏轻飘飘地说着,继而眼波流转,走到帘帐前抬手撩起一角,凝目望向了天际那轮被夜雾笼罩的皎皎孤月。

“况且我想,与其对着天边这轮明月遥寄相思,殿下一定也希望,能够早日班师回朝,得见佳人吧?”

第五百零四章寒风满楼

“罢了,如果不是为了我那个死心塌地的傻妹妹,我又何必远道而来这番心思?就像当初明知供出太子盗用官银一事会损我大楚威严,却还是不忍心看熹儿难过一样。虽说若我们两方联手,这场战局可谓志在必得,但是我们大楚本无必要担此风险。殿下此刻如果还是心中存疑,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我当然不会勉强,这就先告辞了。”

对于元鹏这番听起来略有不满,却将心比心的诚挚之言,高珩没有急于表露心声,而是暂时敛态度让元鹏先行离去。

随后便一路派人尾随其后,想要摸清他的底细再做决断。

他不是冷漠无情之人,在他心里,始终还是愿意相信元鹏和元熹公主的兄妹深情。

却不知道,打从自己奉命出征西北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在元鹏和太子的掌控之中。

这些西北部族本就与大周怨结已深,又因为天性使然,各个都是桀骜不驯的狂妄之徒。即使多次被驱逐出境,却仍旧不愿意轻易俯首称臣,稍有振作,便会对边境肆扰再三。

而今突然有一方国家势力愿意协助他们一同打击对抗仇敌,还答应只要合作愉快,事成之后便能得到迟霞关外的十余座大周城池,这是何等令人难以抗拒的条件?

虽然面对这样从天而降的喜事,各部族首领一开始都是将信将疑,唯恐有诈。

可就在元鹏轻描淡写地道出一句“周国太子身上流的是楚人的血。”之后,他们便不再多加揣测,而是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虽然高珩没有当面表现出动摇之意,但是他有把握,只要用程金枝作为要挟和牵引,即使是他这样素来睿智沉着之人,也会因为心中所爱,而失了理智,乱了分寸。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而正如元鹏所料想的那样,如果说他当时在营帐中所说的那些话只是让高珩稍有动容,那真正让他作出同意向南楚借兵决定的,还是因为程金枝。

就在元鹏离开大周军营之后的第二天夜里,便从京城传来急报,说燕王府遭遇刺客,程金枝被偷袭受伤,大受惊吓,恐有性命之忧。

毫无疑问,这个人前来传信之人,是太子刻意安排,想要让高珩自乱阵脚的。

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和程金枝分隔两地,既不望也不可及的高珩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惊心的噩耗。

在冲动的促使之下,他来不及思索这其中的古怪之处和他人别有用心的可能,只是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平息这场战争,尽快赶回京城。

消息传回宫中,周帝表面上虽然点头同意,还刻意派人向楚王以示谢意,显两国邦交之友好,可心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既然此次有南楚相助,再加上有燕王殿下和陈将军坐镇赤羽军,还不把那群西北蛮夷打得落流水,溃不成军,再也不敢犯我大周分毫。”

“说的是啊,不过提到南楚,这可得归功于燕王殿下的面子,若非殿下娶了那位南楚公主,这楚王可不是省油的灯,岂会这么好心答应借兵相助?”

“那可不是?不过说起来,燕王殿下和这些楚人的关系还真是非同一般,看来是觅得了一个大靠山,往后就连太子,恐怕也不敢动他了。

“……”

虽然他总是劝慰自己,当初是他极力逼迫高珩娶元熹公主,并非高珩真有什么不臣之心。

可是随着身边某些人时不时有意无意的煽风点火,这位向来疑心深重的帝王,却不可避地陷入了一阵胡思乱想的猜忌之中。

再加上前段时间关于太子身世一事的流言蜚语,让他很难不把野心勃勃,随时准备伺机而动的南楚,和自己这个锋芒渐露的儿子联系在一起。

自古以来的功高盖主之人,无论你是朝臣也好,皇子也罢,落入坐拥天下的帝王眼中,总是那样锥心和碍眼。

而在燕王府,程金枝本就在为之前有不明身份之人闯入而心有余悸。

在听闻此事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大为诧异,紧接着陷入了一阵忐忑不安的担忧之中。

到最后,高珩得南楚相助,可以早日得胜归来的喜悦,反而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