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396(1 / 1)

作品:《重生之哥儿种田记免费钰哥儿

敌百啊。”

连这么点人都打不过,死了那么多人都没抓起来,还怎么去打大秦?

“那就放他们走吧。”王上想了想说。

除了李宝觉得有些不对劲以外,其他大臣都觉得很正常。

围在外面的人都退了,柳爻卿听李宝说完,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位王上根本没见他们,发现打不过就要放人走,一点脸面都不要的?要是大秦的皇帝这样,恐怕下面的大臣都得发疯,尤其是礼部的,恐怕还得已死谢罪。

“让走就走吗?”柳爻卿想了想道,“咱们不走,写信回去,叫更多的人来!”

第290章

这事儿一点没瞒着,全部写了信送回来。

皇帝也没瞒着,不但让大臣们都知道,就是读书人也都清清楚楚,没过几天,村里的农户都要说起这个事儿来了。

“这实在是不能忍,朝廷要是征兵去打高句骊,我第一个去!”

“你想去怕是也没得机会,军户可没那么容易了。”

“我一个远方亲戚就是当兵的,说是这回要去高句骊,打不打还不确定。想去的人都挤破头,还得选呢。”

“哦豁,这样?”

可不真就是这样,各个大营都想派人去,请战的将军实在是太多,据说有的都直接求到皇帝面前了。

最后还是沈老将军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叫各个大营派出代表,单独成为一队去高句骊,要选不但有能耐的,还得模样好看的。

不但这样,读书人也都有了血性,写了文章,自个儿也想去!

“听说是梁松子牵头。”

“他就是因为认识卿哥儿才出的名,这几年功夫成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此时卿哥儿被困在高句骊,他自然得表态。”

“不是表态那么简单,梁松子还组织了一群读书人,向朝廷请命,写了文章,当着京城百姓的面读了。”

“我听说了。当时京城百姓听到,也想跟着去!”

这事儿闹得越来越大,主要是梁松子牵头,在京城府尹衙门前面念了自己的文章。

他本就是才子,又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即便是做了官,学问却没有落下半点,而且写的文章不但叫读书人能懂,就是百姓也能听懂,这才能叫百姓们一个个挥舞着拳头,也想跟着去。

那文章脍炙人口,就是不识字的人多听几遍都能说出一两句。

一时间天下人只知梁松子,只知柳爻卿,还有村里的汉子拾了包袱,也去了衙门,想跟着去高句骊。

高句骊落了大秦的面子,而且人人皆知。

柳爻卿更是被困在高句骊,人人皆知。

至于柳爻卿为何跟使臣一起去高句骊,他本身又没有官职,知道哲子哥身份的觉得这样正常,不知道哲子哥身份的,也觉得正常。

“卿哥儿去定是有事。就像当年的丹县,卿哥儿去了,就变成如今的模样!”

所有人都觉得正常,又觉得生气。

很快,又有了万民书,大家都想去高句骊,干粮自己带,反正家里不缺那点粮食,还能变化这样做出干粮呢。

而且如今大秦的粮价十分低,就是不带干粮也饿不着肚子。

听说有了万民书,梁松子又写了文章,瞬间传天下,他要立即辞官去高句骊!

“手无寸铁之人去了能干什么?”有人不解。

“去教化他们!”

“蛮荒之地,需得我等前往教化!”

在读书人各色文章层出不穷的时候,各大军营都选出了人,各自背着行囊,带着各式罐头,前往高句骊。

梁松子最先得到消息,他当时便悄悄留书,扭头走了。

还有更多书生随之而去。

柳爻卿看了信,笑道:“梁松子颇有魏晋风骨。人生在世,总要折腾点不一样的,若是抿然于世,不留痕迹,岂不是白来一遭。”

最先来的是军营的人,他们却没有掉以轻心,反而打起十二分神阵列边境。

李宝得到消息当时差点疯了,他吓得连夜爬起来进宫面见王上。

“约莫有一万人,各个以一敌百。”

“要求放出大秦使臣。”

王上这才有点慌,忙问:“不是放了他们吗?”

“放是放了……可人没走……”

“……”王上也抑郁了。

他们打又打不过,放人,人家还不走,竟然还写信回去,大秦那边紧接着就派兵来了。

此时高句骊的蹴鞠队伍还在大秦,他们以前出门顶多遭受一些人的白眼,大秦的百姓都觉得他们不要脸,又穷又高傲,十分看不下去。

这回柳爻卿等人被困的消息传回来,这支蹴鞠队伍就是想回去也回不去了,若是出去见着人,扔石头还是轻的,有的还会专门攒了臭鸡蛋扔,砸到身上很多天味道都散不了。

而他们对大秦的了解也更多,若是此时能回去,真是恨不得掐着王上的脖子摇晃,让他清醒清醒,不是白日做大梦的时候。

最终王上召集大臣商量一番,派人去跟边境的将士说说,是柳爻卿等人自己不回去的。

而一直住在小院子里的柳爻卿等人,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带来的粮食都吃完了,各种罐头也都没了。

虽然不缺吃的,但高句骊还没有玉米和土豆,细粮食实在是太少,还不合柳爻卿的口味。

“拾拾回去吧,差不多了。”柳爻卿终于开口。

大家拾拾从王城离开,上到往上,下到百姓,都差点欢呼,总算把这个瘟神送走了,那大秦总得退兵了吧?

结果柳爻卿等人确实回来了,但大秦却立刻出兵了。

“咱们派兵接管他们的城镇,叫他们学学大秦的文化,可别再那样坐井观天。”柳爻卿摸着下巴道,“咱们回去问问道士。”

平白无故的派兵来,高句骊仓促应战,根本无一敌之力。

但若是高句骊不反抗,大秦也只是派兵,并不伤人。后面还有一群读书人等着教化他们,带来的是大秦最顶尖的学问。

王上想了想,觉得这样挺好,便放弃了反抗。

等着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几十年过去,高句骊说大秦的官话,研究的是大秦的学问,甚至还去大秦科举,吃的是大秦卖的玉米和土豆,他们甚至看上去跟大秦百姓没有任何区别了。

所谓的王上便名存实亡,再成为大秦的领地也就轻松的多。

从高句骊回来,柳爻卿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集了一些证据,证明高句骊是五年前才开始玩蹴鞠,还不太会玩,一开始愣是拿着蹴鞠观赏了半年。

而五年以前,高句骊根本就没有蹴鞠这种东西。

说明的文章,包括证据,全部都送去衙门。柳爻卿特地叫他们找了个屋子摆着,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