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026章 料理旧案(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帝到皇极门临朝亲政。

大明天子下旨,将神宗显皇帝、孝端皇后安葬在定陵,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定陵。

由于浙党的弹劾,皇帝派锦衣卫重查李三才盗皇木的旧案。

这几日,朱由校看完了李三才的档案,大致了解了前因后果。

万历四十二年,河南道御史刘光复上疏朝廷,揭发李三才盗皇木营建私宅。说李三才的家居室连云,面积大的犹如半个城市,所用木料都是奉旨差官上供给皇家的木头。

李三才上疏为自己声辩,指出刘光复是宣党领袖汤宾尹之流的至亲密友。这种指责明显带着党争色彩,然而并不能证明李三才自身的清白。

当时的工部右侍郎林如楚以主管官员的身份向神宗指出:“官木散失有因,言官指摘有据。”

万历四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林如楚遵照神宗的旨意,会同科道官员,前往通州通惠河湾中李三才住宅查勘。查勘的结果是:

李三才的住宅,园林瑰丽神奇,建筑崔巍广大,气势豪奢铺张。随同查勘的商人一致认为家眷所居楼房是用了大量的木头,而房屋左面的地基,各商人均认为是畏惧查勘临时拆毁。经查验,大多是南方杉木。李三才没有购买如此大量木头的票据。屋后迤逦约半里许,有一座花园是当年皇木厂的厂基,因此李三才侵占皇厂。而李府的二门至大门之间,原为广福寺香火地,是户部仓库地基,李三才又多了一条侵占官产的罪名。

林如楚鉴于情况属实,希望皇上下旨,由刑部对李三才盗用皇木、占用皇木厂厂基二事严加审问。

神宗批准了这一奏疏,下旨由法司会审李三才的案子。会审的哪天,法司仅抓了李三才的几名家奴审问。会审后,刑部奏报皇上,除了对李三才的家奴验明正身依律究拟外,还应对李三才盗窃公产、欺君罔上的行为,另行公议,以听圣明裁夺。

事情牵扯到这个地步,李三才声名狼藉了。他的政敌穷追不舍,当时的户科给事中官应震称他是今古罕见的大奸大恶,并由此牵连到东林,声称“东林理学,强半虚名”。

李三才在狼狈不堪时,还不忘为东林辩白。他上疏神宗,希望消党祸以安天下。

万历四十四年十月,李三才终因盗用皇木侵占皇厂,遭到削籍处分。李三才被贬官为民。

神宗的所作所为让穿越者费解,他好像是在支持党同伐异,拉一派打一派。如此政治氛围,党争何时才能消停?官僚队伍中分党立派,彼此攻击,水火不相容,把注意力从国家大事转移到门户之见上,很多是非因门户之见而颠倒、混淆,很多正事因党派之争而搁置、延误。

这么清楚明白的一件贪腐案,竟然拖了两年才结束。神宗的拖延症极其严重,朝廷的效率也因此而低下。

昨日傍晚,朱由校在中极殿召见新任内阁首辅孙承宗,问询李三才一案。

“孙先生,这原来给李三才判的罪名都属实吧。”

“属实,李三才的罪行的确如此。”孙承宗回答道,语气有些紧张。

“那为何万历皇帝饶过李三才呢?”

“回陛下,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为朝廷漕米运输京城功劳很大,淮、徐一带发生灾荒,李三才及时赈济免除了民变。他早年在山东做官,缉捕了不少土匪大盗,颇有作为。”

“那他也不该侵占官产啊?”

“的确如此,陛下,万历皇帝爷早年受张太岳的教育,张先生认为对于能臣干吏和胸腹韬略的专才,不但要大胆使用,而且要善加保护。一旦立功即刻行赏,小错则善意训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因噎废食求全责备,势必会导致贤人在野庸官满朝的可怕局面。仆想万历皇帝爷如此处理这件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朱由校听出袒护的意思了,他笑道:“孙先生,李三才这不算小错吧。你猜一猜,李三才家资有多少钱?”

“官场上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果漕官大肆贪污,套一句话说,就是‘三年清御史,百万雪花银了’。”

“怎么,那李三才如果只贪了十万两白银,还算个清官了?”

孙承宗无言以对。

皇帝见他沉默,说道:“这样吧,是贪是清,让锦衣卫抄家就知道了。如果李三才家资低于五万两白银,朕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