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098章 奢贼叛乱(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恶少王与玉挨了千户王阳武的打,他咽不下这口气,就花了一千两银子雇佣了一窝蜂这些强盗,让亲信家丁领着这伙强人守在济南城,等候那对父女和皇帝一行人的出现,等到他们出现,男的杀掉、女的抢回来给王公子做小妾。

结果,这伙人正好堵着走夜路回船的王阳武和铁媚两人,于是就有了一番激战,两个匪徒被生擒,王阳武受了重伤返回京城。

锦衣卫又审问俘虏,王与玉是如何与一窝蜂联系的。原来一窝蜂早就跟山东桓台新城王氏家族有所勾结,王氏家族就是那个祖孙三代出了十二个进士的豪门大族,所谓势凌东省绝非浪得虚名。

得到王家的庇护,一窝蜂自然是狡兔三窟,从未被官府抓到过。王家拥有这样的一份武力,也可在山东称雄,让那些阻挡王家利益的人消失。

皇帝记得弹劾孙承宗的官员里头,最有威望的是御史王象乾,他弹劾内阁首辅道:“孙首辅擅自出击蒙古,截杀客商,致使大明将士死伤甚多,还私自奖赏将士,意图笼络军心为己用,是谋反之前兆。”

这个王象乾也是山东桓台新城王家的人,朱由校准备找人好好查查他的底细。

可惜到目前为止,朱由校信得过的手下干将还是少得很,锦衣卫中最残暴也最有能力的许显纯已经沿运河南下协助左光斗,拿下那些胆敢阻拦治河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调查王氏家族需要一位新的官员,天子想起了最近进京等待分配官职的温体仁。

朱由校在前世对温体仁有点印象,他是在崇祯朝升官发达,不少人说到“崇祯遭瘟”,这个“瘟”就是指温体仁。在历史上,温体仁是一个奸相的面孔,以擅长整人而著称。但是在皇帝面前掌握的官员档案里,结合厂卫的调查,温体仁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清官。

清官在明朝后期已经比较少见了,经济生活繁荣起来,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让官员们眼花缭乱,物价也开始飙升。官员的俸禄远远不够这些灯红酒绿的开销。朱由校已经对基层官场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也能够理解官员的一些非制度性受贿。毕竟当官的可以两袖清风,可是他们的家人不能跟着喝西北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温体仁是一个清官,这说明他有相当强的自控力。朱由校现在需要一个清廉、有能力,敢于和同僚撕破脸打破头的臣子,温体仁很适合这个角色。在中极殿,皇帝第一次见到了温体仁。

温体仁中等身材,有些略胖,长着一副慈祥面孔。这张脸,无论是谁都不会把他和阴险毒辣这样的词汇挂上钩。温体仁的处事作风就是化刚为柔,柔中含刚。与人相处,如长者,如春风,春风中隐含1着肃杀之气。谈论公务,一派糊涂,糊涂的让人感到大智若愚。

“微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温体仁跪在地上行礼。

“起来吧!”

“谢陛下。”温体仁站起身来,第一次见皇上,他也有些紧张。温体仁是一直在努力往上爬的臣子,他恨不得在自己额头刻上“清官”两个字,好和那些受贿贪污的赃官区别开。

“温体仁,你认为现在朕重用的这些大臣都怎么样啊?”

“回陛下,圣上用人如沙里淘金,剖石采玉,尽得精粹者也。”温体仁恭恭敬敬地拍皇上马屁。

“温体仁,朕做的也没有那么好。”

“陛下,那都是因为小人作祟,圣上的才华不亚汉武、唐宗。现在天下有乱,万岁只要驱逐小人、重用贤臣,就能重新见到一个太平盛世。”

“温体仁,你说的贤臣是指你自己吗?”

“全凭陛下圣裁。”

皇帝从龙椅上起来,缓步走到台下,说道:“朕不想绕弯子,你是个聪明人,不要把时间、精力都用在琢磨朕的心思上。朕很明白地告诉你,现在朝臣分为几派,一派自称正人君子,讲的是直言极谏,匡正帝德,处处与皇帝难堪;一派是恃宠固位的好好先生,他们不逢君之恶,亦不匡君之过,唯唯诺诺,按部就班办事。温体仁,你怎么看这两派?”

温体仁大脑飞速转动,很快意识到第一派指的是东林党,他回复道:“陛下,虽然说励精图治非得正人君子不可,但这第一派人是沽名钓誉之辈,做官生硬固执,不能成事。这第二派软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