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01章 天府之战(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四川是天府之国,在这里,永宁土司奢崇明起兵反叛,分四路进攻,各有兵数万。叛军连破四十一州县,水陆并进,包围成都。

在奢崇明眼里,成都已是囊中之物。在围攻成都的期间,他设国号为大梁,并封给自己属下封丞相等官职。

成都官员得知奢崇明造反时,城内只有镇远营的士兵七百余人,左布政使朱燮元将要进京朝见皇帝。蜀王朱至澍因为局势大乱,他请求朱燮元留下治军,保卫成都府。

朝廷也下达了任命朱燮元为四川巡抚的圣旨,并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带官军一万余人入川平叛。

女将秦良玉带兵一万余人援救成都,与叛军交战被击退。现在四川总兵官杨愈茂带了一万余人进入成都守卫城池,朱燮元又临时招募了不少青壮年才勉强凑得近两万人的乌合之众。

今年五十五岁的朱燮元是大明朝的好臣子,不但有为国尽忠报效之雄心,还有克敌制胜的谋略。他自知手下的这些临时拼凑的士卒,在野战上是无法击败数量远超过官军的叛军,他准备以死守城池应对。好在蜀王不傻,知道唇齿相依的道理。蜀王愿意王府府库中调拨粮食与银两给士兵,守城的军需物资目前来讲还很充足,士气也还算是高涨。

叛军逼近城池,朱燮元同右布政使司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段守城,多次靠火器将其击退。时至傍晚,叛军携带钩绳和云梯数千,攀登城墙企图登城,朱燮元告诫士兵只用炮击、甩擂石,不要喧哗。到天明,叛军的尸体已在城下堆满。

当时护城河水已经干涸,叛军率领着投降他们的百姓举着竹篾编的盾牌和柴草运土石填入护城河,土石堆积如山,下面用竹棚支撑,用以防止火铳和擂石的射击,设置强劲的弓弩仰射城上的官兵。朱燮元趁夜派壮士缒下城墙,带着涂满油脂的柴草,杀死叛军的守夜者,放火焚烧,堆积如山的土石坍塌,叛军的士气大受挫折。

朱燮元又派人将都江堰掘开,引水流入护城河,护城河被灌满,叛军便制造浮桥。因此,守城官员得以稍稍休息。不久,朱燮元又将叛军混入城中的内应二百多人捕获斩首,将头颅挂在城堞上。

奢崇明的儿子奢寅下令让叛军在城外四面架起瞭望楼,与成都府城墙的高度相等,朱燮元则判断出:“叛军设立瞭望楼,一定会到各处去抢劫,内部空虚。”于是,四川巡抚派敢死队五百人出城突击。叛军果然毫无准备,敢死队杀死叛军的三名统帅,将叛军的瞭望楼烧毁,叛军多少受到震慑。

成都保卫战持续到了十一月,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孙传庭所率领的一万京军赶到了成都。突然见此一支官军,奢崇明自恃兵多,起兵时,他就有四万精锐士卒,现在又招募了三万新兵,在成都前线能调派指挥的有五万军士。奢寅带着奢崇明最精锐的步骑冲击敌阵,与之搏杀。

孙传庭所率领的京军有两千杆燧发式步枪,五十门轻型火炮。在京军离战场还有两里地的距离,孙将军就下令摆好对敌的阵法,保持队型,匀速的向战场行进。刻苦训练的效果展现出来了,明军没有因为移动而产生混乱,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不少人手心都在冒汗。

几百年前,明军将领沐英在云南作战时解决了火器不能连续射击的难题,具体的办法就是将军队分成三个行列发射火器,当第一行射击完毕,则转身退到第三行,重新装填弹药,做好再次射击的准备;与此同时,第二行立即前进到原先第一行的射击位置上继续射击。这就是叠阵。

然而,目前叠阵并不适用于明军战斗,明军的射手往往是躲避在战车后朝敌人开火,没有那么大的空间摆成叠阵的队形。于是,孙传庭采取了另外一种战术。

这种战术也是把军队分为三个行列,以保持连续射击。战斗时,第一行的士兵在每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火器递回第二行,同时向第二行的士兵索取提前装好弹药的火器。第二行的士兵既负责从第一行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完毕的火器,向后传递给第三行的士兵,由他们装上弹药;又负责向第三行士兵索取装好弹药的火器,准备向前传递给第一行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