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10章 地动山摇(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天启二年,三月初一日。皇帝到皇极门临朝亲政。

今日早朝,皇帝提出了组建外交部的想法,此举遭到大多数朝臣的激烈反对。

面对朝臣的反对,皇帝有他自己的解释和说法,他称此举是仿照汉武帝派遣张骞出塞沟通西域对付匈奴,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付后金鞑子。朱由校自以为这个说法能震住这些腐儒,没想到却被另外一种评论驳回。

“陛下,资治通鉴写道: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跟秦始皇的暴虐没有什么差别。陛下不可学汉武帝啊!”一个臣子正义凛然地讲道,不少官员附议。

还没等朱由校回话,刑部侍郎温体仁则回击道:“宋朝人竭尽了全国的财力,交纳岁币来贿赂北虏,每日每夜苟且偷生;致使百姓生灵涂炭,沦为奴隶。退缩到渡江航海的地步,还在以议和误国。宋人根本不配议论嘲讽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在朝会之前,温体仁就已经得知皇上要设立外交机构的事,为了在官途更进一步,他极力地帮皇帝讲话。

天子对礼部尚书的识相很是赞赏,他下令让秉笔太监刘若愚和几个宦官拿出了一幅长约两丈宽约一丈的巨型地图。这幅在皇极殿由太监展开的地图叫《坤舆万国全图》,它是由现任户部尚书李之藻在万历三十六年绘制,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与现代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了,并且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度,把中国尽量放在了世界中间。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这幅地图大体上只用了三种色彩:南北美洲及南极洲为粉红色,亚洲为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于白色。少数几个岛屿的边缘晕以朱红色,山脉用淡绿色勾勒,海洋用深绿色绘出密密的水波纹,显得汪洋浩淼。五大洲各用朱红色书写,其他地名包括国名均为墨书,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

天启皇帝从御座上走下,他用一杆檀香木所制的手杖,向臣子们指明大明朝在世界中的位置。这幅巨型地图一直放在皇帝的府库之中,见过的士大夫并不多。现在的官员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们心里所谓的“天下”究竟有多大。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你们这些大臣好好地给朕看一看,你们读得那些书还远远不够了解这个世界。都给朕看半个时辰。”朱由校说完,就大摇大摆地走出皇极殿。

皇帝离开了皇极殿以后,文臣武将们看着坤舆万国全图,大声地讨论起来。户部尚书李之藻是这幅图的作者,有不少同僚向他提问,李之藻一一耐心解答。虽然这幅全球地图令人震撼,但还是有不少顽固守旧的腐儒轻视这幅图的价值,觉得天子的外交主张荒唐可笑,甚至是礼崩乐坏之举。

朱由校去了文华殿批阅奏章,袁可立发过来最新的军情塘报,写道他已经打败闻香教反贼,所有陷落的城池都被收复,但造反头子闻香教主徐鸿儒尚未抓到,袁可立已经命人画好画像,目前正在组织官军衙役四处搜捕。

现在每天送进宫里的各样文书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因为文书太多,朱由校采取了宋朝用过的办法,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作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详阅全文,可是紧急军情密奏和塘报,随到随送进宫来,照例没有引黄,更没有贴黄。所以尽管采用了这个办法,皇帝仍然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文书,睡觉经常在三更以后。

内阁里的几位大学士虽然各有各的心思,但表面上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帮皇帝分担了大量的政务。可如今是多事之秋,朱由校还是每天重担在肩、不得闲暇。西南奢崇明之乱尚未平息,徐鸿儒又闹起来了。虽然闻香教的军队被击溃,但首脑还在,如果他抓紧时机振臂一呼,那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