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12章 战火不息(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天启二年,三月初九日。皇帝到皇极门临朝亲政。

当时,接连几个月不下雨,阴风怒号,突降冰雹,大如鸡蛋,击打屋顶,屋瓦都被打碎,草木禾苗被冰雹打毁的不计其数。在早朝时,有一个叫周宗建的御史说这是因为杀人太多刑法太酷烈的缘故,拐弯抹角地批评皇帝滥杀臣工。

朱由校只能憋着这股窝囊气,这是从汉朝开始,儒生董仲舒提出的天命理论,有灾害就说明君主失德。真是狗屁理论,地震冰雹和皇帝有什么关系!不过现在是多事之秋,朱由校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有什么仇以后再报。

皇帝沉默着没有回话,刑部侍郎温体仁则是回应周宗建,侃侃而谈:“臣看法与周御史不同,地震乃地道不修。地道者,臣工之道也。《春秋》于地震必书,意在责臣下不尽职。依臣看来,近年来臣职不修的事例极多,臣等早朝之后,应该一一向陛下奏明。”

“好,温爱卿言之有理,关于地震后的做法,温爱卿有什么想法吗?”朱由校听完温体仁的话心中大喜,但是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称赞温体仁一句,提问他关于善后的办法。

“回陛下,地震之后,两件事必要做。一是厚恤民生。《周易·大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程子注曰:山而附着于地,圮剥之象,居人上者观剥之象,则安养民人以厚其本,所以安其居也。此次地震,正是上天启示下界,故请厚恤民生。二是谨视河防。请朝廷多加提防黄河、淮河及京畿周边等多灾河道,加固河堤,防患于未然。臣以为地震天灾不是好事,若见上苍之示警,而修身省达,自可以消灾弭祸,国泰民安。”

“温爱卿所见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办法,朕很认可,就这样去做吧。”

下朝之后,皇帝单独召见温体仁,与他直抒胸臆地谈了准备要施行的大事,比如说给张居正平反、重新清丈天下田亩、放开海禁等等事宜。

细谈之下,穿越者还真是觉得这个著名奸臣真是好用!穿越者准备以后还要多多给温体仁事做。

温体仁退出大内后,皇帝在乾清宫办公。这几日,刘若愚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由王体乾来伺候万岁爷批答奏章上疏。

作为宫廷里的知识宦官,王体乾本来想依附于魏忠贤,但是他又敏锐的感觉到万岁爷对魏公公有些不信任。既然陛下励精图治,那么能协助办公的宦官就容易得宠。慢慢地,头脑发热的王体乾也有了一些小心思,他收受大明秦王朱谊漶的贿赂。现在秦王朱谊漶是以远房亲属的资格接受袭封,按着制度,他的四个儿子不应得到郡王封号,他用很多财物贿赂皇帝宠信的内侍。王体乾就大胆收了一些,并小心翼翼地劝说皇上下旨。

天子听完以后,表情很是耐人寻味,他冷笑道:“朕最近和颜悦色乐呵呵的,魁魅魍魉就敢来身边作祟,来人,将王体乾给我拖出去杖毙。”

王体乾吓得跪倒在地,求陛下饶命,但并没有什么作用。王公公很快就被拖出去活活打死了,他的惨叫声让宫中的侍女宦官们胆寒不已。

随后,皇帝下旨取消秦王朱谊漶的袭封。

山海关以内的战事暂且不提,关外又出现了新变化。

一大早上,熊廷弼在观看他最近提拔起来的副总兵赵率教练兵。赵率教是陕西人,生于靖虏卫,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辽东女真气势汹汹,赵率教带着自己的亲兵家丁,自告奋勇来到前线抗敌,收到了熊总督的赏识。

赵率教在训练二百个新兵,他把这二百人分成两队:第一队是用一丈八尺的竹竿做枪身,俗称竹竿镖;第二队用不足一丈的木杆子做枪身,根大盈把,尖径半寸,坚硬如铁。赵副总兵挑选身体轻捷、善于纵跳的弟兄们参加第一队;挑选身大力强的参加第二队,教他们少林枪法。

副总兵把二百多新兵这样分开,是根据兵器的性质和人们身体条件决定的。竹竿镖身长而软,重要在善用双足,必须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进退迅速,是竹竿镖临敌制胜的关键。第二队的木杆枪,枪身较短,而又粗又硬,重在十斤出头,没有很好的腕力不能使用,使用时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少林寺本来擅长棍法,后来从棍法中变出一派枪法,主要特点是连戳带打,但也刚柔相济,颇为实用。

练习了半个时辰,赵率教从队伍中叫出两个弟兄,命令他们做出枪法中的苍龙摆尾势和灵猫捕鼠势让他瞧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