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80章 庙外丑事(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阮大铖在书房里头跟马士英解释为何布置朴素的缘由,他说道:“我悟出一个道理,以往我之所以文思不振,皆因眼前的锦绣珠翠太盛,窒碍了心头空灵之气,才写不出好戏来。”

“圆海兄的戏文,一字不能做增删的境界是这么得来的。马士英佩服!我今天来是跟你说海贸的事。”

听完马士英的来意,阮大铖拍了一下脑壳,说:“哎呀,我光想着新戏的事,海船的事忘了。”

阮大铖家有几千亩良田,最近清丈田亩查得比较严,他不敢瞒报,真金白银一分不少地交税粮。仔细算收益,一年也就几百两银子,满足不了他的巨大开销。虽有七八间商号,由于皇帝严查管理各地税官,防止官商勾结。市场正在以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增大,竞争也越发激烈起来。一般的商号是很难取得高利润的。

在戏班子方面,阮大铖目前算是收支相抵,因为演出太少了,只是略微有一些进项而已。

真正让阮大铖发财致富的是走私海贸,他入股的一艘满载货物的双桅大船,能一次带给他数千两银子的收益,他每年至少投资五艘大海船。

马士英也跟着阮大铖一起做走私买卖,再加上他是南京的户部主事,跟收税的官员比较熟络。他经常到阮大铖的私宅商议此事。这次来,也是说这件事。

“圆海兄的五艘大海船已经到了上海县停靠岸边,恭喜老兄发财了!”马士英一边说,他的脸色一边由严肃转为欢快。

“好你个马瑶草,这一件大喜事让你说的那么严肃,该罚酒一杯。”

“我先以茶代酒吧。”说完,马士英饮了一杯茶水。两人面面相视,最后都是哈哈大笑。

阮大铖的事暂且不提,把视角转向皇帝这边。

被皇帝搭救的妇人,阿良的亲娘叫冯丽都,年纪不到三十岁,一副温婉娴静之态,可说是端庄美丽。她见了自己的孩子阿良,对朱由校是千恩万谢,不知如何报答为好。

朱由校有自己的事要做,他知道南京文林荟萃,准备去当地的书坊看一看,领略一下江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坐落在三山街的蔡益所书坊,在南京的同业中虽然算不上生意顶大,名声顶响,但也门面宽敞,品类丰盈。在占满三面墙壁的高大书架上,举凡经史子集、闱墨房稿、戏本小说,乃至医书画谱、酒录茶经,可谓一应俱全。

同许多书坊一样,它除了贩售之外,还兼营出版和编书。店内附设有刻字和印刷的工场,每年还要聘请若干名家到坊里来选批八股文集。难得的是店主蔡益所为人不俗,喜好结交学者名流,同样编一部书,他店里的食宿和酬金比别处都要优厚些。

皇帝带着王阳武、宋献策等人随身护卫,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这家书坊。朱由校看到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在这里摆放售卖。

正在他翻看书本之时,书坊走进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女郎,她身穿一袭薄如蝉翼的西洋红夏布短衫,退红衬里,皮肤白皙,体态轻盈。虽然她手里拿着一柄生绡白团扇,轻轻遮住了半张脸蛋,只露出一双略带几分忧郁的、梦幻似的大眼睛,可是一望而知,这是位容貌俏丽的佳人。

饶是皇帝见惯了大内的美女,也不仅为这位南京丽人心潮澎湃。这位女子到这里买了几本诗集,就离开了。朱由校跟书坊伙计打听到:“小兄弟,知道这位姑娘是谁吗?”

“客官,这是阮大铖的爱女阮丽珍。”

朱由校听完“嗯”了一声,跟伙计说道:“你这里卖的最火的书给我介绍介绍,我要多买几本。”

明代后期图书事业发展较快,卖的最畅销的图书有两类,一类是给科考举子们准备的辅导材料,例如以往的八股文选集。另一类是世情小说,这种书主题基本都是才子佳人,内容颇有些三俗,但识字的市民们比较喜爱这类作品。

买这十几本书是为了了解一下这个时期市民的读书喜好,便于皇帝掌握世风民俗。带着这几本书出了书坊,宋献策开口道:“公子,家仆我有一事相求。”

“说吧,什么事?”

“阿良的亲娘冯丽都与我年纪相仿,我想让公子为我二人牵线搭桥,成就一段姻缘。”

朱由校站住了,他转头看向宋献策,说道:“你看上这位妇人了,那阿良你准备怎么对待呢?”

“回公子的话,我确实是喜欢冯丽都,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