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88章 刻画战勋(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杨涟走了以后,皇帝又召见了少詹事黄道周来觐见。

詹事府是文学侍从臣僚之所,少詹事是正四品的高官。短短几年,黄道周已经被提拔到这个位置上,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黄道周的字画、文章、人品都是天下第一流的水准,其奏议也是慷慨极言。皇帝也就国事询问过他的意见,黄道周很自信地侃侃而谈,朱由校发现他理政治军的水平很平庸,所以目前只当文学之臣养着。

黄道周的长处是文事,诗词歌赋的事驾轻就熟,海内文人都和他结交很密,这也是朝廷羁縻文士笼络人心的大事。如果再给他一把屠刀,去诛杀犯官,反倒弄成四不像了。

皇帝把黄道周找过来主要是探讨他的对京营军队的绘画作品。

万历年间,商业繁荣、出版业兴盛、雅俗文化杂糅,和同时频频发生的寇乱边事并非分属不同的世界。

这时候大明的艺术界喜欢作画纪念战勋,这并不是武将的专利,负责边事兼理军政的中高层文官是明代战争图的重要主角。

大内藏有一幅画卷叫《平番图》,其中对战斗的描绘约占五分之一,更多的是仪典和行军的场景。此中突显的并非征伐的武力,而是整顿的军事仪仗与典礼,并未出现主将身着戎装出现于交战的场景,却是文官身着官府主持仪典的做法一致。

以一袭官服和官帽在伞盖与旗帜的簇拥下,与其说是指挥战局,不如说为视察战场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明代文官的战勋图固然蔚为流行,但强调的不是其军事领袖的武艺,而是仍在文官形象的框架内,描写其坐镇出兵、运筹帷幄或奖功犒赏等行事。

当然市面上还流行一版《三省备边图记》,这是苏愚编纂的画册,他曾经在福建、广东和贵州三省领兵打仗,曾经平定过倭寇和山贼。这本画册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理区域编排,描绘苏愚自己的边事战勋,总共有二十五幅战争相关图像,描绘了许多战场中的细节。

比如说《永宁破倭寇图》中,通常以画面中央平地上明兵与倭寇两群人马各由左右向中央冲锋的打斗场景为主,周围环以山石、城墙、军旗掩映等背景。透过突显明兵的数量和士兵高举武器勇猛冲锋之貌,与倭寇大部分返身败逃或受伤仆倒在地,形成明显的对比。再加上双方挥刀的姿势,步兵、骑兵等不同军种,酣战中的兵士与新进入战场的倭寇,以及倭寇受伤仆倒在地或砍取倭寇首级等血腥场面的细节,都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真实感。

然而若论艺术成就,《三省备边图记》就过于粗糙了,缺乏美感。

皇帝的意思是想让黄道周把明军奋勇作战的英姿画下来,以编成漫画书,来发到市场上售卖。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增加国库收入,其次是激励百姓们的尚武精神,最后是为千百年后的军事史爱好者们提供点研究的资料。

然而,黄道周画山水、人物都是一绝,但要是画战争题材的作品,他是纸上谈兵、一筹莫展。画出来的作品虽然笔锋细腻,却死气沉沉,毫无金戈铁马之气。这不是皇帝想要的作品。

朱由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