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214章 国君北逃(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大明攻略朝鲜之前,是做了充足的情报准备。在天启初年,朱由校就有意地往辽东、朝鲜派遣大量的锦衣卫搜集情报。

后金的军事管理极为严格,针插不入水泼不进,锦衣卫没取得一点有用的情报。而朝鲜则与之相反,从国君到地方官都是松懈之人,在朝鲜的锦衣卫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朝鲜的地理形势和官员性格。他们搜集的信息,此次出兵朝鲜的将军们都看过。

按照之前的战略,阎应元拿下釜山之后,要立刻抢占东莱,彻底控制三条重要通道的起点。

阎应元留下三千明军戍守釜山,随后自己带着两万精锐走陆路前往汉城。毛文龙领着剩余的士卒上战船走海路。

庆尚道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阎应元独率大军走东线直奔庆州。这条路虽然曲折绕远,但是胜在路途平阔,比较容易获得海上的后勤补给。

四月初,明军攻陷了蔚山城。朝鲜的庆尚巡查使发现明军所向披靡,知道事不可为,长叹一声,遣散了手下的军队。临撤走前,给庆尚道各城镇发出了命令,要他们立刻疏散百姓。

就这样,在四月初十,阎应元带兵进入了空无一人的庆州城。

明军连续攻城略地,汉城的小朝廷却还是安如泰山。不是他们沉稳,而是他们压根不知道明军到底打到哪里了。一直到四月初十,朝鲜国君李倧才从逃难的庆尚巡查使那里知晓明军攻陷蔚山,从东路直奔汉城。

李朝君臣闻变大乱,不知敌情如何。李倧任命熟悉军事的亲信李贵为巡边使去抵抗明军。李倧还特意赐给李贵一柄尚方宝剑,自巡边使以下,想斩谁就斩谁。

除了李贵以外,李倧还委派了其他几名将领,守住忠清、庆尚两道边境的竹岭、鸟岭,防止敌人从这两路偷袭过来。

李贵的官职是封了,可还得有兵才行。李朝长期文恬武嬉,军队虚弱的厉害。前几年受了后金的军事打击,主要的可战之兵都在西北部。南部的军队到处都是吃空额空饷的,平时吃喝玩乐可以,一听要打仗就都跑了。唯一还算有点战斗力的,只有拱卫汉城的禁卫军。可这支部队是李朝皇室的保命符,绝对不能轻动。

国君李倧最后就让李贵自己临时招兵抵御大明,李贵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十几名仆从赶到尚州。

尚州是军事重镇,驻屯军力在三千人左右,周围闻庆、善州的驻军能凑出四千人。这样一来,李贵自己再招一些青壮做新兵,这样手里勉强集结一万守军。就算守不住城,尚州背后就是鸟岭天险,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草梁道与忠州平原相连。只要引军推至鸟岭,死守草梁道,不失为守城之策。

正在李贵刚刚给新兵发完武器,还没来得及训练的时候。阎应元带着明军火急火燎地杀来了。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明军没有立刻攻城。

等到炮兵部队赶到,尚州的陷落就是时间问题了。经过两日的炮击,明军杀进了尚州城。李贵往鸟岭逃去。

明军休息了几日,阎应元带着士卒奔向草梁道。

闻庆的鸟岭通道最开始是开凿于李朝太宗年间,它连通了忠清、庆尚两道。鸟岭主峰高耸入云,草梁道关隘正位于主峰溪谷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坡度很大,是标准的易守难攻。过了草梁道,便是忠州盆地,全是任意驰骋的平原,无险可守。

大明的士卒们为了立功,争先恐后地朝着草梁道冲锋,生怕落到后面。等明军冲到关隘城墙下之后,却看到城门大开,墙头半个朝鲜兵人影也没有,连一面旌旗都看不到。

原来守卫此地的朝鲜兵畏惧大明的攻势,纷纷往汉城逃窜。李倧接到了各地发往朝廷关于明军实力的报告,他对李贵很不放心,新派了个三道巡边使李曙带着兵马来忠州。此时,阎应元已经占领了草梁道。

明军的先头部队只有八千人人,与李曙掌握的兵力相比处于弱势。李曙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掌握着两千骑兵,因此他敢在平原与明军进行大规模的野战。

阎应元是走海路来的朝鲜,并没有多少马匹。少数拥有的马匹都是用来运送辎重。但是有一点不必担心,那就是他的属下有丰富的与蒙古、后金骑兵作战的经验。

等到朝鲜军的骑兵开始冲锋时,阎应元笑了。

平原的确适宜骑兵驰骋不假,但更适宜种粮食。朝鲜的平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