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229章 山地练兵(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来参加中华全席的土司、酋长们都感到莫大的殊荣,他们兴高采烈地带着朝廷送给他们的礼物,回到自己的家乡跟亲友们炫耀,他的部属们不能理解首领的喜悦。至于他们对朝廷的忠心,以后会不会反叛,一方面看他们自己是否在地方兴风作浪;另一方面看朝廷对地方的治理能力,是否以民为本。

内阁首辅孙承宗回京城休息了没几天,就来参加中华全席,整个人身心都是疲惫的。跟着他一起回京城的还有已经卸任了的辽东总督熊廷弼。

这几个月,孙承宗在辽东一直没停过步伐,没断过指挥。他让辽东军三十五岁以上的普通士卒全部回家,将武艺精湛、作战勇猛,而且受同伍拥戴的人提拔起来做队长乃至更高的官。回家的普通士卒,按照军功发放赏银和分田地。平均下来每个退役的士卒能分到将近三十亩已经开垦过的耕地,这些地三年不用交税。

开垦过的耕地与荒地大不相同,许多关内移民到辽东开垦的是荒地,杂草和树木都将成为劳作的重点,真的是很废心力。

熊廷弼被撤下来,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错,实际原因就是他在辽东任职时间太长了,整整十年之久。在不换人接岗,辽东就真姓熊了。

在八月末,熊廷弼和孙承宗还在后金曾经的老巢赫图阿拉搞了一次军演。这次军演是熊廷弼主持的,孙承宗是参观者。

明军还要为朝廷北拓疆土,既然要在北方作战,那就必须有在森林、沼泽、山地作战的经验,不能让一堆在平原打仗打习惯了的兵贸然进攻敌人。赫图阿拉已经是明军驻扎的城堡,附近的地形很适合搞大军的整体训练。熊廷弼提出的这个建议,在孙承宗联名上疏给皇帝,得到了许可。

阅兵的这一日,熊廷弼虽然对内阁首辅礼数如前,但因顶盔贯甲,全身武装,腰下又佩着宝剑,不知不觉露出了一付威风凛凛旁若无人的气概。孙承宗并不在意,他们二人骑马走在前面,身后是十几名幕僚和上百名护卫。

出城十里路后,行人绝迹,孙承宗看不到一兵一骑,一旗一鼓,根本不像有阅兵的样子。他满膜狐疑,几番要驻下马来,向熊廷弼打听个明白。熊总督还是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首辅大人不必疑惑,且随我来,我自有道理。”

这一带虽无特别拔高挺秀的大山峻岭,却是千峰万壑,连绵不断。只见远处有许多因山依势修筑的城墙,还有零星的关卡隘口和烽火台,近处却并无高大深密的树木,也没有窝棚或其它可以藏兵之处。熊廷弼策马驰上一处高丘,孙承宗和随从们紧随而上。

“我大明辽东军的三万精锐就藏在此处山谷之内,首辅大人看不见吗?”熊廷弼骄傲地说道。

孙承宗再一次把周围的山谷地势仔细看了一遍,不禁奇怪道,“这里群山万壑,都近在咫尺,一目了然,如今静宕宕的没听到半点声音,又不见有人马旗帜的影踪,如何藏得下三万大军?”

“首辅既是不信,麾下可要放肆了,惊动了尊驾,请勿罪责。”

说完话,熊廷弼从衣兜内倏地取出一面三角红旗,迎风展开,再向正前方连飐三下。只经过片刻的静止,就听见山谷里扬起一缕缕凄厉的号角声,接着就有无数面擂鼓一齐敲响,那号角声和鼓声好像拔地而起,顷刻间就震动云霄。

首辅等一行人都被弄得稀里糊涂,还来不及拭一拭眼睛,就看见漫山遍谷都有彩旗转动,一队队服装整齐,精神抖擞的步骑兵在那连绵不断的旗帜指引下,都从隐蔽的山谷中转出来,向高丘下一片大平原集合。

那片平原就在高丘东面的山脚下,正好被前面一列屏嶂挡住了视线。如今看到人马向这里集中,大家不由得再走数十步路,走上丘顶,平原这才豁然显露。它有百把亩地开阔,更兼土地平整,周围并无一点杂木灌丛,是一块天造地设的阅兵场所。

士兵们从四周的山谷间走出来向这里集中,山间隘路,转身不开,行走困难,可是他们走得行次分明,秩序井然,谁也没有越位乱次,搅乱队伍。不多一会,所有的队伍都集中起来,恰像山间无数奔湍,千转万折,最后都汇进了一片大湖泊内。

队伍虽多,行列却十分清楚,各队与各队之间仍然保持着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