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42(1 / 1)

作品:《金枝毓秀小说

可若就这么回答不知道,那又有装聋作哑,故意逃避之嫌。

毕竟官场不比战场,那些喜欢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勇士,往往要比那些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世故之徒死得要快多了。

“诸位爱卿怎么都不说话了?”

周帝身子稍向前倾,见底下的官员或是左顾右盼,或是神色各异,在略显失望地摇摇头之后,便望向了离他距离最近的太子。

“太子,你说。”

太子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抵触之色,眼尾扫过站在对面面无表情的高珩,只能绷着脸色应声出列,躬身回话。

“父皇,既然此案父皇已经全权交由屠灵司负责审查,儿臣只盼能够早日真相大白,以正视听,将那些包藏祸心的奸佞之徒绳之以法,也好让父皇可以为之宽心。”

太子说着特地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高珩,眸中燃起一片恨意的火光,随即又低下了头。

他此番言论虽短,可比起唾沫横飞的辩解,却显然来得更加有力。

他深知自己昨日调动城防军时动静太大,纵使最后已经鸣金兵,并无惹出祸事,却也很难不引起别人的揣测和猜疑,认为他与此案有所瓜葛。

加上岑风又抢在前头向周帝说明案情,让他失了先机,此刻在周帝心中,自己已然不是置身事外的清白之身。

“如此甚好。”

周帝赞同地点点头,突然间眸色一凛,语气稍转严厉。

“那为何朕之前将此案交由大理寺时,你却要插手?”

“儿臣不敢。”

太子眉间一跳,没料到周帝会突然发问,忙躬下身子将头埋得更低了。

“你不敢?”周帝抬高音量,目光灼灼,“你既然不敢,为何要跑到大理寺私自带走人犯?还私自调动城防军大闹莅安侯府?”

还未等太子答话,周帝又仰起下巴,面带怒意地看向了他身后的官员。

“林康。”

“臣在。”

说话间,只见一名盔甲加身,面相英武,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从太子后方的队伍走出,眼中的不安之色稍纵即逝,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你身为城防营统领,朕问你,这城防军到底是用来维护城内治安的,还是为给这些皇亲国戚任意调遣,随意使用的?”

“请陛下恕罪。”林康紧两颊,抱拳请罪道,“臣也是听闻太子要在城中缉拿人犯,这才调遣了部分兵力为殿下所用,想要从旁协助一二。此番确实是臣疏于考虑,还请陛下责罚。”

听完林康既官方又敷衍的解释,周帝虽然点着头,脸上的怒意并未散去,相反还多了一抹古怪的神采,让人难以琢磨。

林康和太子表面上虽然无甚交集,但林康暗中支持太子,周帝也并非一无所知。

这二人如今一同站在面前,不说互相包庇,定然也不会实话实说。

周帝之所以语气凌厉地出言质问,只是想给其他各自站队结党的官员一个警示罢了。

“这犯人原本好好地关在大理寺天牢内,若不是太子你擅作主张将人带走,又何须多此一举派人缉拿?”

“父皇,儿臣也是担心有人图谋不轨,想要趁势作乱劫走人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不曾想竟还惊动了父皇。”

“你怎么知道有人要意图不轨?”周帝脸色一沉,眸光锋利如刀,“这件案子,不是大理寺在查吗?”

周帝的问题一针见血,问得太子登时哑口无言。

也就这一刻,太子猝然意识到,对于这件案子,自己由始至终都应该在暗处静观其变,而不该如此心急地参与其中。

他越是对此案表现得态度积极,就越会让周帝心中生疑。

正因为自己过于急功近利,想要趁势扳倒高珩,不曾想弄巧成拙,反而在无意中暴露了更多。

他昨日的种种行径,显然已经不能只用立功心切,莽撞行事来看待了。

“儿臣...儿臣也是想为父皇分忧,所以才私底下向大理寺寺卿了解了一些案情。”

然而这个理由实在太过蹩脚,就连太子自己说出口时,也是底气全无。

此时此刻,比起高珩,他更恨突然在半路上杀出来的岑风。

若不是岑风从中作梗,率先进宫在周帝面前占得先机,又持圣谕来压制于他,自己如今在朝堂上,定然不会是这番境况。

“你身为太子,应该多关心国事,体恤民情,这件案子自然有人会查,不用你多管闲事!”

周帝语气凌厉地斥责了一句,又岂会不知道太子口中一直强调的意图不轨之人,就是昨日在莅安侯府外与太子对峙的燕王高珩。

而周帝此话一出,高珩心中却不自觉地生出了一丝失落之感。

果然在周帝眼里,太子身为他心挑选的储君人选,依旧有着所有人都无法代替的位置。

在案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哪怕他心中已经对太子怀疑,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除了责备警告之外,也不会再有更多其他的举动。

换句话说,如果此刻在朝堂上被勒令问责的人是自己,或许一切,就不会像现在这般风平浪静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身不由己

“这件案子,朕已经全权交由屠灵司接管查证,任何人不得再以任何借口插手此事,若有违令者,朕绝不轻饶。”

周帝在言辞犀利地说出这番话之后,等同于此刻将这一页从朝堂上暂时翻过,甚至连高珩这个当事人,他也没有再出言过问。

明眼人都知道,这件案子本来没必要如此劳师动众,只因为如今无端牵扯进两个皇子,其中一个还是将来继承皇位的储君,这对周帝来说,确实不是件值得拿来在文武百官面前大做文章的事。

而对于顾寒清和他手中的顾家,周帝虽然居庙堂之高,其实也早已有所耳闻。

在他看来,高珩参与其中或许只是为了心中的朋友道义,想助友人洗脱罪名。

那这样一来,太子除了想要借机陷害高珩稳固储位的意图之外,剩下的嫌疑就只有为求自保而杀人灭口了。

当然,如果非要选择,周帝宁愿相信前者。

所以无论最后案情的真相如何,他都希望能够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