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033章 辽东总督(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十月十六日清晨,皇帝与辽东经略在澄海楼用膳。今早的宴席有当地的海产美味,朱由校吃得很是新鲜。早膳过后,朱由校继续与熊廷弼商讨辽事。

“行,熊爱卿吃饱了吧。你来给朕讲讲,鞑虏是怎么猖獗起来的?”

“陛下,努尔哈赤本来只是一个在长白山采人参到抚顺马市做买卖的生意人,他二十五岁起兵主要是因为他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李成梁误杀。在此后的三十年里,努尔哈赤列队浩浩荡荡或金鼓齐鸣,几乎统一了所有的女真各部。我大明没有对他进行提防,对他扩充实力听之任之,甚至还授予他正二品龙虎将军之职。他多次来到北京朝贡,了解了不少大明朝的国事。”

“朕记得那个时候是李成梁负责辽东军务,他是怎么做事的?”

“回陛下,李成梁晚年,锐气不再,守成为上,收平求稳,贪生怕死,不思进取。由师出必捷蜕变为暮气难振。李成梁第二次镇辽的时候,他指挥下的将官、家丁、军丁胡作非为,危害辽东军民。在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犯下了弃地啖虏的大错,他放弃了万历六年修筑的宽甸六堡。他以孤悬难守为理由,把万历初年开拓的八百里疆土全部放弃。硬把到那里安家立业的六万余军民逼着迁回内地,有些人不愿离开,就动用武力强迫搬家。朝廷颠倒功罪,主持其事的总兵官李成梁、兵部尚书肖大亨等人加官进爵。这件事使努尔哈赤极为称心,他不但得到了明朝丢弃的那些土地,还得到朝廷赏赐的银两。正是因为李成梁的不作为,辽事才会如此败坏。”熊廷弼一口气把他对李成梁的意见都讲了出来。

“朕知道了,熊爱卿你再讲一讲鞑虏的战法?这鞑虏的野战为何如此厉害?”

“回陛下,鞑虏的八旗军是一只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兵书有言:兵之驰骋在马。八旗军虽然步兵众多,开始没有火器,用皮弦木箭、短剑钩枪,射程近威力弱;但是,它却以铁骑角胜。八旗骑兵的战马饲养,栏里不蔽风雪溽暑,不喂菽薯,野外放牧,能耐饥渴。出征时,兵士乘马,带上自备武器和数天干粮,驱骑驰突,速战速决;利用行军或战斗的间暇,脱缰放牧,不需后勤。”

“也就说鞑虏的马好是吧?”

“回陛下,不仅仅是马好,鞑虏的骑兵战法也强。后金骑兵,兵悍马壮,兵皆铁甲,马也披甲。骑兵作战时,分作死兵和锐兵两种: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前虽死而后仍复前,莫敢退,退即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明军,而后锐兵始乘胜冲锋。每当努尔哈赤下令吹角螺、鸣号炮,发动进攻时,八旗军的骑兵,冲锋、厮杀、摧坚、陷阵。”

“那大明作战的特点呢?”

“相反,我大明军队习于平原作战,长于施放火器。我大明官兵临阵时,摆列方阵,弯弓挥刀,士气不高,行动迟缓。而后金骑兵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速度快,另一个是力量大。所以当明军未及再装弹药时,努尔哈赤的骑兵已冲陷方阵,肆意横行。”

“那么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也是源于与鞑虏拼野战了?”

“回陛下,萨尔浒之战,就战场交锋而论,杨镐主持策划的四路并进,有严格的行师日期。杜松急发,马林迟进,刘綎先走,李如柏故拖,这样参差不齐,就无法达到分进合击的目的。分路进兵最终还是要集中力量进行作战,所以合击才是发挥战斗力的保证。即使四路不能全合,两路做到合击也可以。而四路明军全是各自为战,有的将领贪功冒进走得快,有的将领贪生怕死走得慢,说到底这是军纪不严导致的。而且努尔哈赤通过大量分布在辽东的细作知道了明军的进兵日期,他们得知日期,可以在战前充分做好准备。这也是微臣不主张联合蒙古攻打后金的原因,臣实在是怕有后金探子混进去捣乱。”

“熊爱卿,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八旗军的盔甲怎么样?”

”回陛下,后金军的甲胄非常精良,不少人除了配备有头盔、面具、护肩、臂手、护心镜之外,还制造了用于保护胁部的护腋甲,将全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连一些战马也披上了重铠。这些甲胄皆是精铁铸造,不但能抵挡弓箭,也对快枪、夹靶、三眼铳这类射程不远、命中不同的火器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即使是鸟铳,如果枪管比较短小,也不能击穿它。”

“那我大明的军队着甲情况如何?”

“回陛下,在萨尔浒时,由于长期武备废弛,明军很多将士除了胸甲与背甲之外,身体其余部位并无任何盔甲的保护。后金军在五步之内专门用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