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072章 古寺有怪(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朱由校来德州的第一天,买了不少小吃,好好地犒劳这些护驾的锦衣卫。到了晚上,盛夏天热,皇帝吩咐不必太在意君臣之礼。锦衣卫都换上短衫,吃西瓜的时候,大嚼大咽,舔嘴咂舌,满口满肚皮淌瓜水、贴瓜子儿。就这样第一个晚上安详和平的度过了。

接下来的第二天,朱由校准备游览德州当地的名胜古迹,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风土人情。

在德州广川门外回龙坝附近的董子读书台,是汉朝董仲舒读书的地方,所以又称董子台。后因董子著《春秋繁露》,世人也称繁露台。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提倡儒家的学说,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传播。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王朝以儒学为正统。

董仲舒建议的理论基础就是:“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说什么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万民;上天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对皇帝行为的好坏,用天气的异常变化,表示喜欢和愤怒,以示警告。又说什么孔子的《春秋》就是“大一统”,这是天经地义,古今的道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形成一套“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体系,给大一统皇帝说了算的封建王朝找到理论根据。

作为穿越者,朱由校不喜欢董仲舒的这套歪理邪说,但是身为天子的他又不能反驳,因为这是他的统治基础。

抱着旅游的心态,朱由校登上董子台欣赏附近的美景。董子台附近既有祠堂,又有书院,这里是一片楼台殿阁,富丽堂皇。读书台的全部建置,宛如大明湖里的北极庙,雕梁画栋,造型非常古朴美观。

台的不远处有运河环绕,蜿蜒流过。柳湖岸上,更有奇花异草点缀其间,这里是个天然风景区,也是个攻读经书的好地方。台壁上有题诗:“青入柳湖三面青,仲舒在此驻传经。迄今繁露治题额,旷代诸生溯典型。”

游览完董子台的皇帝又去永庆寺游玩。德州永庆寺是明代永乐十年重新修建的,是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它座落在德州城内东侧偏北,在德州知州衙门的后面。

该寺占地二十余亩,主要建筑物都在中轴线上,山门三间南向,在山门的对面是三间观音殿,供的是泥塑观世音菩萨坐像。

山门左右两间是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朱由校去的时候,香客并不是很多,寺庙显得有些空旷。

进山门以后,就是天王殿三间,中供弥勒佛坐像,泥塑贴金,肚大躯肥,张口大小,左右是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左手持伞右手持银鼠,因此称护世四天王。

无论是天神或四天王,都是泥塑彩绘,栩栩如生。天王殿后面连接一间殿堂,供的是韦驮像,面对正殿——大雄宝殿。

到了大雄宝殿,皇帝真是感觉殿内的建筑金碧辉煌,念经的和尚庄严肃穆。

在中间佛像的身后,是砖砌的屏风,有两侧门可通正殿的后门。而屏风的后面,靠南墙上有三尊佛像。中间是文殊菩萨,坐骑是金毛吼;左边是普贤菩萨,坐骑的是白象;右边是观音菩萨,坐骑是绿毛狮子。

三个坐骑背上各驮一莲座,三尊菩萨都坐在莲座上,神像后面墙壁上更饰以彩绘和浮雕,与三尊神像,浑然成为一个整体。神像和坐骑都是精工木雕,形象非常生动。

正殿的后院,就是观音阁了。观音阁是二层建筑,面阔、进深都大致与正殿相同,也是黄瓦红墙。上层外围,有走廊一周,护以栏杆,游人登阁四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

朱由校在观音阁上,觉得心旷神怡。朱由校有一个习惯,每到不同的地方都要封闭廉泉闸,增强耳力,聆听各个地方的声音。这种做法使得他的听声辨位的能力越来越强。

可今日与往常不同,当朱由校封闭廉泉闸的一刹那,他听到了女人哭喊求救的声音。

听到此声,朱由校有些惊愕,他开放了廉泉闸,听力恢复正常。此时,除了寺院的香客谈话声音以外,他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再次封闭廉泉闸,他又听到了女人的哭声。这下子,他能确认自己没有出现幻觉。这座寺庙有蹊跷。朱由校开始快步走在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