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084章 八月十五(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皇帝在泰山跟“道姑”们优哉游哉,在京城一心为国的官员却一点没有闲着。

在京城的京营中,秋老虎的炎炎烈日当头照,孙传庭亲自穿着盔甲带士卒绕着校场长跑十里地,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到了午饭点,每人有一个大鸡腿和一碗素菜,干粮咸菜管够,还有解暑的绿豆汤。好多士卒嘻嘻哈哈的说着话,这样的体力训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老王,你说这鸡咋就只长两只腿,鸡要是跟蜈蚣似得长那么多腿就好了!”一个士卒拿着鸡腿,一边吃一边跟战友聊天。

“鸡要是长得跟蜈蚣一样,你敢吃啊?”战友老王吐槽道。

“那怎么不敢吃,只要是肉,我就敢吃。”

在吃饭时,也有值班的士卒,他的职责是管理士兵的用餐秩序。值班兵对这几个嘻嘻哈哈的大兵训斥道:“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安静吃饭!”

京军一天的操练时间在四个时辰以上,事事讲认真过硬,即便到了中秋佳节也是一丝不许松懈。孙传庭在校场严格督促,这样一来士卒也不敢偷懒耍滑。往往是天还没亮,就得集合上校场,这些兵擦着惺忪的眼睛,胡乱穿上军服,昏昏沉沉的跟着走,各个嘀嘀咕咕。一天训练下来,浑身骨架都散了。

在这个食品匮乏的年代,能为士卒大运动量的训练提供足够的热量与营养并不容易,负责京营后勤补给的鹿善继功不可没。鹿善继组织了不少年老体弱被革除军户身份的士卒种地养家禽家畜,充分利用军屯的优势搞好农业生产,保障了良好的伙食。

鹿善继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是河北定兴县人。他的家乡定兴县洼碱地贫,但缴纳地银却不减少,致使百姓纷纷外逃。鹿善继非常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他是阳明心学的信徒,经世致用是他的行动准则。

作为兵部主事,鹿善继协助内阁首辅孙承宗整治军队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用人关。凡是武艺不精、胆怯懦弱的将帅,坚决罢斥不用,大胆提拔吃苦耐劳、英勇善战的人为将帅。二是破除请托送礼的恶习。凡行贿受贿者,皆以罪论处,而且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三是革除繁文虚套,使人有其事,事有其实,经过整顿,大见成效。

孙承宗的左膀右臂并不只有鹿善继一个人,京军的武库主事杜应芳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清官能吏。杜应芳原是顺天府通判,被内阁首辅提拔到京营里管理军器火药与银两。他很擅长制造运输火炮的战车,管仓库也有条有理,并形成了一套制度,有效地杜绝了当时官吏吃里扒外偷卖军用物资武器的恶劣现象。

相比京军,大内倒是悠闲多了。八月份的紫禁城,宫中开始裳海棠、玉簪花。按照惯例,中秋节这一天,供月饼、瓜果,侯月上焚香后,吃月饼,赏月的宴席到半夜才散去。

昨夜一场急雨冲走了暑热,毕竟已是立秋时节,人们纷纷收起了专属于夏季的团扇和凉席。皇后张嫣昨天在欣赏宫中刚刚开放的玉簪花。

玉簪花在傍晚开放,夜间有阵阵清香飘散,到了清晨,花便渐渐枯萎。玉簪未绽时,花蕾酷似头簪,颜色洁白如玉,故而得名。古人以为夜间开放的花朵与日光为伴,性情阴柔,不似日光下的花那般阳刚俊朗,故而唐宋以来,玉簪花便多被用于指代女子。冰雪肌肤,亭亭玉立,身怀暗香,这些都是女子与玉簪花的共同之处。

皇后张嫣特地叫宫女看守玉簪花,一旦开放,要立即通知她。张嫣酷爱读书,她曾经读到一个有关于玉簪花的故事。传说,西王母曾经驾临过汉武帝的宫阙,赠予汉武帝仙桃数枚,比及归去,西王母登上紫云车,升空飞腾,向瑶池而去。相传那腾云驾雾的紫云车上,酒醉的仙子一个不慎,将头上的玉簪掉落人间,簪子落地生根,变成了玉簪花,玉簪花也就自此成了通灵之物。

张嫣是不信这些神仙说法的,她只是从没见过玉簪花开放的样子,心里有些好奇。昨日一见,淡紫色的玉簪花确实美的梦幻。大内的生活其实是很无聊的,张嫣平日里就靠读书赏花来打发时间。

今日上午,皇后张嫣在坤宁宫后边的宫后苑看海棠花。张嫣小时候读诗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词言道:“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极贴切而美妙的书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