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28章 老臣交心(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最近在吏部,周嘉谟恨不能把一天掰做三天来使。倒不是他愿意这样,而是情势所然迫不得已。每天无论是在衙门里还是在家中,前来拜望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人来攀乡谊,有的人来认座主。

这些都是幌子,来访的官员其真实目的都是来打听虚实寻求保护的。特别是皇上例朝宣布即刻实行京察之后,周嘉谟家的门槛差不多要挤破了。这样过了两天,周嘉谟难以招架,干脆就下了逐客令。每日散班回家便把大门紧闭,谁来也不见。说是这样说,仍有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要见他。

到最后,周嘉谟被说得有些心动,他和东林人士有些交情,也担心皇帝不问好坏地所有东林党人全部逐出朝堂。

作为吏部尚书的周嘉谟,乘着八抬大轿前往内阁首辅的宅邸找孙承宗谈事。时至傍晚,大街上车迎毂击熙熙攘攘正是闹热。天官出行虽有幡伞导引瓜钺开路,怎奈路上人多还是快不了。周老爷子倒也不催,索性放了轿帘闭目养神——目是闭了,神却不能养。他一门心思还在想着京察的事。

这几天,京城的各衙门都乱成了一锅粥。

说它乱,并不是表面上那种能够见得到的嘈嘈杂杂闹闹哄哄的局面。事实上较之以往衙门里倒是冷清多了。往常上班点卯之后,官员们便三个五个扎堆凑在一起云天雾地吹大牛。从某大臣上朝也舍不得脱下马尾裙到某亲王吃海狗肾吃成了痨病;从尼姑偷汉子的绝技到和尚吃花酒的本领;从京城新开的酒楼到庙会的戏班子,逮着什么谝什么,一谝就是半天,倒把正事都丢在了一边。

现在却不一样。官员们不管有事无事,都在自己的值房里正襟危坐,既不串门,也不交头接耳。更有那些在肥缺上或者在要紧衙门里当值的显官,往日里神气得不得了,见了人像只大肥鹅一样头昂到半天,如今也缩了气儿软了脖子,逢人打招呼都成了笑脸菩萨。这皆因京察的圣旨既出,两京官员无论大小都得考虑自己的升降去留。

在这关乎前途命运的非常时期,谁能不着急?这乱是京城官员的人心惶惶。

孙承宗当内阁首辅已经有两年了,周嘉谟与他接触较多,对他的练达思想行事风格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周嘉谟心想他们二人单独聊聊,首辅也不会拒绝。

到了孙府大宅,周嘉谟下轿,派人通禀。孙承宗快走出来迎接他,双手一揖说道:“周老,天气酷热,你怎么来了?”

周嘉谟拱手还了一礼,答道:“心里头窝的事情太多,想找你倾吐倾吐。”

一见这位老臣不说商量而是说倾吐,孙承宗听得出周嘉谟要摆老资格,同时也把他当朋友看待,于是笑道:“您有事,仆可以去吏部嘛。”

吏部尚书摇摇头,既是诚恳也是调侃地答道:“你如今已是首辅,老夫怎能倚老卖老,失了朝廷的规矩呢?”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首辅的书房,在会客厅里,孙承宗把正座让给了周嘉谟,自己打偏坐在周嘉谟的右首表示谦让。喝了几口茶后,周嘉谟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问:“高阳兄,皇上宣布京察已经几天了,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舆论?”高阳是孙承宗的字。

“周老向来人缘好,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周老的呢。”

“高阳,舆情可是对你不利啊!”

“仆上任内阁首辅已经两年,两年了,舆情就没对仆有利过。周老,这次怎么回事,仆愿闻其详。”孙承宗笑了笑回答道。

“我先讲一件往事,以前的徐阶,一上任内阁首辅时,就大平冤狱,大凡因进忠言而被嘉靖皇帝治罪的官员,死者昭雪封谥,生者加官进爵。那个在大牢里整整坐了两年的海瑞,就是得徐阶之力而出狱,不但平反,而且还从一个六品的户部主事一下子晋升为四品的苏州太守。仅此一点,士林清议就对徐阶十分有利。”

见孙承宗微微点头,周嘉谟继续往下说:

“可是你高阳入机衡之地已经两年,所有官员莫不引领望之,侧耳听之,看你高阳有何举措,能够让他们从中得到利益。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却等来了一个冷冰冰的京察。高阳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么?”

周嘉谟的这一段话,可谓是肺腑之言,虽住了口,两道白眉却还在一耸一耸地显示内心的激动。这七十六岁的老头儿真是保养得好,说了这半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