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32章 回京有喜(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那被解救的蒙古姑娘苏醒以后,朱由校对她嘘寒问暖,她冷静下来以后,朱由校简短地问了她几个问题。

让朱由校大吃一惊的是,这个姑娘自称是汉人,还是白莲教徒。

通过姑娘的讲述,和宋献策的补充,朱由校大概了解了这种现象的来龙去脉。

嘉靖年间,蒙古进攻太原的时候,染上了一种叫天花的传染病。在明代,天花已经成为儿童的一种疾病,大部分成年人有完全的免疫力,曾有五十多部记载处理天花病的书籍在明代刊行,明朝人已经普遍地懂得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蒙古人对天花这种疾病一无所知,身上也没有抵御的抗体,人口大量锐减。因为这样的影响,有一部分汉人失地农民跑到蒙古当牧民;蒙古各部皈依藏族佛教——黄教,也就是喇嘛教。

为了日常生活,蒙古人依赖中原的货物,促使沿边人民暗中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是皇帝下令禁止的。即使如此,也有一群大明的百姓因为生计藐视朝廷的法律,从事私人贸易,甚至到长城外去生活。

蒙古人为明朝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另一个可供发展的天地、一个避难之处、一个可用来反抗明廷的力量中心。这股势力就是白莲教,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知识帮助蒙古发展,蒙古人的人口虽然减少但靠着白莲教徒做奸细里应外合,对大明的威胁变得更大了。

后来张居正改革朝政,任用名将守边,蒙古人即使依靠白莲教也不能从战争中得到好处。最后张居正通过开通互市,用贸易收买了俺答汗。隆庆五年,俺答变为明代的一个封臣并接受了顺义王的封号。俺答汗把九名重要的白莲教首领交给明朝处死。白莲教的势力因此而大减,然而还是有一部分白莲教徒生活在草原。这个蒙古装扮的姑娘就是其中一员。

这位白莲教女子叫赵环,她洗漱换上新衣服之后。近在咫尺的距离中,朱由校仔细打量,赵环的脸上已经毫无之前被绑时狼狈的泥垢,细长的脖颈上是一张明洁秀丽的面孔。只是苍白得令人不敢逼视。一种似玫瑰非玫瑰、似香椿非香椿的处女气息幽幽散发开来。

朱由校想到了自己曾经与皇后在坤宁宫过夜时的旖旎风情——那摇曳的灯影、低垂的罗帐、火热的眼神、潮湿的鬓发以及胳膊上疯狂的齿痕……这回忆挑动着他的情欲。朱由校忍不住了,把赵环抱到屋子里,关上大门,同枕共眠去了。

赵环的父母都已经因为草原高匪的袭击而双双遇害,现在她也无处可去,只能追随着朱由校回京城了。

“公子,可否告诉我,您到底是谁?”宋献策跟着朱由校回京,他再一次问道。

“宋献策,我是大明皇帝朱由校,我家住在北京紫禁城乾清宫里。”朱由校停住了马,看向宋献策说话。

宋献策立刻从马上下来,向皇帝行跪拜大礼,说道:“草民不识圣颜,一路上多有冒犯狂悖之语,该当死罪!”

“起来吧,朕不是小心眼儿的人,你是个才子能人,回京城协助朕治理天下吧!”

“谢皇上。”宋献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才起来,头上沾满杂草和污泥。

朱由校此次回京城,除了带美女赵环和谋士宋献策回去之外,还收留了十来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年龄上与会玩蛤蟆的李定相仿。

这些小孩正是混沌未凿天真率性的岁数,经历过大灾大难的历练,也都算是聪明伶俐。回京路上,一路牵骡子牵马,踢飞脚打沙仗,追逐嬉戏,毫不知疲倦,猴得寸草不生,没片刻安静的功夫。

皇帝想效仿汉武帝培养羽林孤儿为亲信的做法,朱由校打算把这些孤儿带到京城,用现代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自己的骨干。

终于,在十月末,朱由校回到了京城。

紫禁城中,文华殿里皇帝召见内阁首辅,询问最近有没有大的国事。

“陛下,你终于回来了。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被平定了,孙传庭、阎应元带着五千兵马回到京城了。”孙承宗激动地说道。

奢崇明退回山地,官军入山林与反贼作战,被奢崇明设了个埋伏,打了个措手不及。奢崇明准备反攻明军,四川巡抚朱燮元吸取教训,不再贸然进攻,反做连连败退之状。暗地里,朱燮元偷偷派人招降了奢崇明的部将张令。

这张令乃四川蔺州土司人氏,生来便有千钧之力,猿臂善射,能在马上开五石之弓,射人必贯穿盔甲洞胸而死,军中称之为神弩将。朱燮元集中兵力,在平原与奢崇明大军展开决战。张令临阵反戈一击,反贼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彻底丧失胆魄的奢崇明带着部族逃回永宁。孙传庭带着精锐的京军深入敌后,奔着主犯而去。朱燮元则是分兵去剿灭安邦彦。

安邦彦造反之后,攻陷了不少城池,然后大军围攻黔中首府贵阳。贵阳巡抚王三善率领全城百姓守城达四个多月之久。然后朱燮元的兵马赶到,还有贵州的兵备道傅宗龙收拢了一万兵马,前后夹击安邦彦。水西反贼被打的大败而归,逃到了龙场驿。傅宗龙建议朱燮元先围剿,逐步涤荡叛军。朱燮元接受了建议,围剿了一个月,贵州发生旱灾不下雨,水西部族把安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