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36章 芝龙出海(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的一个小官僚家庭。他的舅父叫黄程,是一名海商。

在小的时候,郑芝龙经常看到他舅舅到福建卖货的场景,那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一支十辆大车的车队,每辆车子上都分坐两条大汉,膀大腰圆,押着满满一车的货物去集市贩卖。那货物也不是寻常的绸缎布匹,而是寻常之人难得一见的海货,什么珍珠、贝类、珊瑚……而更令人稀奇的,是从东洋、南洋、西洋等地贩运来的琳琅满目的各色货物,例如白色上等棉布、棉丝、印花布、黑绿蓝颜色的广幅布,以及胡椒、苏木、白檀、爪哇藤、香料、肉桂、乳香、象牙、琥珀……

郑芝龙还看见过黄程卖给珠宝商的一颗夜明珠,那夜明珠大如鸡蛋,晶莹圆润,光芒闪闪。

在财富的诱惑下,十七岁的郑芝龙恳求他的舅舅黄程带他出海闯荡。黄程没有孩子,他对这个聪明、英俊的外甥很喜欢,就把郑芝龙带到了澳门。

澳门,是西方的海洋文化和东方的农耕文化最早的交汇之地。澳门的“融合”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西方天主教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妈祖文化在这里的互相共存。

郑芝龙在澳门见到了欧式的广场和教堂。广场用坚实的石头铺就,广场上各色的人等都有:有的在休憩而坐,有的行色匆匆走过。广场正对面,用石头垒起来一排台阶,台阶之上,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教堂分为三个部分:左边是一个巨大的、高高耸立的十字架;右边是一个尖尖拱顶、直入云霄的钟楼;中间是主体建筑,一座两层的大厅堂,左右对称,厅堂的外面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装饰花纹。

黄程在澳门的家是一座占地数亩的欧式庄园。尤其是一栋高大雄伟的主楼,平地拔起,搭配着两座风格典雅的副楼,气势不凡。走廊里,是一排排精美光洁的罗马式的大理石柱子。两扇黄花梨木的大门,厚重又不失华贵。

郑芝龙一进门,只见地上铺着厚厚的镶嵌金丝花边的波斯地毯。头顶上,是从高处垂下来的吊灯,一排托起二十四盏明晃晃的大红蜡烛。四面的墙壁上,装饰着玛瑙、珍珠等宝贝。在烛光的映照下,射出耀眼的光芒。其他一应摆设之物,无不奢靡。

这个十七岁的小青年一踏进舅舅的府中,眼睛就不够使了。郑芝龙在故乡以天不怕、地不怕为荣,然而到了这富贵逼人的豪宅里,却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在走廊的两旁,甚至镶嵌了满墙的镜子,镜子里头映照得是郑芝龙的傻气和土气。

在明朝,葡萄牙人被称作佛郎机人。为了与葡萄牙人经商,舅舅黄程让郑芝龙学习葡萄牙语,郑芝龙天资聪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葡萄牙语,可以沟通交流。郑芝龙还在澳门的天主教教堂受了洗礼,起了一个洋名字——“尼古拉斯”。

郑芝龙跟随舅父的船队去做生意,了解了很多信息:在墨西哥市场上,中国丝织品价格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秘鲁的九分之一,在东南亚是荷兰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在欧洲是欧洲产品的三分之一。中国生产的铁钉在吕宋市场价格只是西班牙产品的四分之一,由此致使秘鲁总督卡涅特不得不专门派人赴吕宋购买中国铜、铁制品。

黄程看外甥学得很快,就安排他乘船去日本经商。郑芝龙痛快地答应了,在两年的学习中,他不仅学会了航海术,了解了市场,还学习了日语,他信心满满地出航了。

大海是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