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37章 山西补官(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在远离东南海域的北京城里,皇帝很难与那里受到海盗威胁的渔民感同身受,这就是在通讯落后的时代,一个国土辽阔的帝国的弊端。

军饷和载运着火炮的战船已经往福建送,巡抚换成了能力出众的南居益,将领换成了熟悉水战的俞咨皋。皇帝现下正在中极殿与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谈论有关山西的事宜。

“去年微服私访时,朕见大同以西的山西境内,饥民遍地,百姓嗷嗷待食,官吏却毫无作为,贪污救命粮饷。先贤有云:四境有一民不安,守牧之责也。所以朕派刑部侍郎温体仁去调查此事,忙了几个月总算是揪出了十几个应该开刀问斩的大贪官。可是现在又有新问题了。山西需要新的官员补上,这个新的山西巡抚应该任命谁呢?”

“陛下心中可有人选?”周嘉谟问道。

“这个京营里头的孙传庭如何?”

老吏部尚书苦笑着回答道:“陛下,这孙传庭是山西人,按规矩该避籍才是。更何况,陛下不是要训练京营吗,孙传庭刚刚打仗归来,这时候最应该让他练兵,总结经验教训。”

“哦,周老尚书说的是。哎,朕前几日召见的礼科给事中陈奇瑜不错!他很有些谋略。”

“陛下,这个陈奇瑜年纪太轻,经验太少,而且他也是山西人。”周嘉谟再次回答道。

“那你们觉得派谁好呢?”

“陛下。仆认为应该任命户部侍郎毕自严去当山西巡抚。毕自严带过兵,有军伍经历。并且他还擅长经济之学,是不可多得的清官干臣。”孙承宗建议道。

“孙先生啊,这个最近北直隶准备要大搞清丈田亩,商税也要进行改革。我看这些事都离不开毕自严这位户部侍郎啊!不过,你倒提醒我了,朕知道毕自严有一个弟弟叫毕自肃,他也是德才兼备之臣。不妨就任命毕自肃为新的山西巡抚吧!”

“仆认为可行。”孙承宗表态道。

“还有一件事,朕打算花点银子把南海子翻修一下。”

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听到此话都很震惊,孙承宗抢先道:“陛下为何要修南海子啊?”

“这就有原因了,朕有过两次微服私访,一次去山东出游,一次去山西出游,朕感觉收获很大。从今年到明年朕就打算一直待在京城治理天下。然而出游没有了,军事训练应当保留,朕认为应该以围猎的形式进行。朕看着地图左思右想,南海子是最为合适的了。”

“陛下,这天底下急需用钱的事还很多,现在大修南海子,仆怕将来一旦国家遇急拿不出钱来。”孙承宗接着劝谏道。

“这一点,孙先生不必担忧,朕已经派太监魏忠贤去查看南海子情况了,然后朕会让工部出一个造价的单子。到时候再讲吧,现在不必议论造园子的事。好了,孙先生,这几日,你再考虑考虑安排几位县令去山西做官。好了你们退下吧。”

“是,陛下。”两人一齐说道,行完礼退下了。

孙承宗来到了兵部衙门办公,他召见了两位官员来谈话。第一位是在京营威风八面的孙传庭。孙传庭最近在京营训练部队的时候,被其他将校举报说他作风跋扈。

“孙传庭,老夫长你几十年的阅历,有些事想告诉你。人的一生之中有三次不好的变化,首先是十七八岁时,受朋友的影响学坏。接着是到了三十岁左右,由于功绩产生骄傲,心底里看不起老练的人。最后是到了五十岁,以为万事皆休,不再着眼于将来,积极性随之不见。如果能避免这三次变化,冷静度过,就能做下不朽的功绩。”

内阁首辅跟这位年轻的儒将推心置腹聊了半个时辰,把问题都说透了才结束。

第二位也是京营里的官员,他是袁崇焕。袁崇焕今年快四十岁了,他跟首辅大人毛遂自荐,自愿降低品级进入京营为国效力。今日他不知首辅召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