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72章 大战回忆(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进了紫禁城,朱由校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了,他不用在臣民面前强做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两个月的马上征战让他感觉非常疲劳。

皇帝的凯旋让许多人都不再担惊受怕。

后宫的娘娘们都不想这么年轻就守寡,她们很想朱由校回宫的当天夜里,就在御榻上好好检查皇帝是否完整无缺地回来了。然而朱由校疲惫的神情让她们打消了此念头。

前朝的大臣们,以孙承宗为首的一些柱国之臣也放下心来。尤其是孙承宗担惊受怕两个月啊,心一直在嗓子眼儿里待着。他一直认为皇上就是和武宗一样在离边境很近的地方作战,没想到一路狂奔跑到了斡难河。

别的不说,皇帝的这次亲征可以与成祖皇帝相提并论,俘虏敌酋林丹汗,斩获首级六千,缴获了上万匹骏马,至于牛羊之类战利品则有三四万之多。孙承宗暗暗称奇,心想皇帝是个军事天才。

朱由校则是知道这次远征大胜的缘由,一是靠着京营将士多年连续不断的辛苦操练,二是靠着沈有容的经验丰富沉稳有谋,三是靠着体闸的神通,尤其是神藏闸操纵草原雄鹰侦察敌情、寻找敌人的能力。

当初朱棣第一次远征蒙古,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其中很长时间是在休息,或是跟敌人绕圈子。这一回朱由校基本一直抄近道,除了行军安营扎寨以外,就是追击敌人。

大内有两位太监跟随皇帝一同出征,他们是高永寿和方正化。高永寿平常一直陪着皇帝踢蹴鞠,骑马射箭,他的运动天分极高。方正化则是跟着皇帝的武学教师薛尚练武,刀法、枪法都是一绝。

若论灵活敏捷,方正化不如高永寿;若论武艺胆气,高永寿不如方正化。此次皇帝也冲上战场与蒙古人拼杀,他们一直保护皇帝,功劳不小。

永乐朝的郑和,成化朝的汪直,都是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大太监,备受大内这些公公们的敬佩。如今高永寿和方正化也成为了这号人物,自然是身价倍增。王安、魏朝特地安排酒宴为他们俩接风洗尘。

疲惫的朱由校没有管这些杂事,他草草地用过膳,简单的沐浴后,就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是天启六年的正月初一,皇帝早早起床,进行沐浴更衣,准备正旦大朝。

来到皇极殿见驾的臣子都是一肚子的话想跟皇帝说,要彻底纠正皇帝以身犯险的错误思想,但最终他们还是忍住了,保持常态完成礼仪。

繁琐的大礼仪结束后,朱由校才有空与皇后张嫣共进午膳,聊聊闲天。

张嫣手中拿着沉甸甸的老佛塔红珊瑚手钏,上头的红珊瑚珠子虽然不大却颗颗圆润饱满,大小几乎一致,而且雕着佛头,很是精致。

“宝珠,这对手钏配在爱妃的手上,越发显得你这手腕白净细腻,真是好看!”朱由校打趣道。

“皇上出征的这段日子里,臣妾天天吃斋念佛,保佑陛下凯旋。臣妾要责问皇上一句,出征漠北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提前跟臣妾商量呢?”张嫣语气上很不高兴。

“宝珠,做皇帝的人常常要忍耐,要顺着别人,譬如在朝堂上,有一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忠臣,他们本身对事无知,会在殿上喋喋不休,声势汹汹,那时,我必须忍耐和顺应,否则,那些忠臣会宁愿一头撞死,去做历史上的忠鬼,而我就成为不听忠谏的暴君或者昏君!我若是提前告诉你要御驾亲征,这消息要是传了出去,满朝文武不得炸锅啊!所以我只能偷偷地去,连你都不能知晓。”

“好,臣妾知道了,大明天子遇到的不如意的事,并不比平常人少,臣妾理解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