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74章 太监听曲(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在黑鸦鸦一大片跪着的王公大臣中,朱由校快走几步首先亲手将张居正搀起,然后再把徐光启搀起,最后才说了一声:

“众卿平身!”

朱由校在王安的引领下坐到了特为他准备的御座之上,各位跪着的王公大臣也纷纷谢恩爬起来坐上事先安排好了的位置,皇上左边的锦缎太师椅,是孙承宗的座位,右边坐的是英国公张惟贤等与国同休的勋贵。孙承宗身边一溜儿坐着的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韩爌和温体仁以及六部九卿。众位臣工坐定,五楹的楼面挤得满屯屯的。

“听王安讲,今年的鳌山灯会布置得又快又好,花样翻新,可与万历盛世的灯会相提并论。”朱由校侧身问向孙承宗。

孙承宗看了看垂在大门两旁楹柱上的两串制作精巧的宝莲灯,答道:“听说东华门外灯市口的灯会也热闹非凡,皇上与百官万民同乐,天下无不欢忻。”

说话间,又听得一名太监跑到楼前倚着栏杆,朝广场上锐声高喊:

“开灯——”

刹那间,鞭炮齐鸣鼓乐大作。本来黑咕隆咚的广场,须臾间火树嶙峋星开万井。皇帝与王公大臣们一起拥到栏杆前观看,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广场中间那一座气势磅礴的鳌山灯。

灯山高七层,最上一层直与两座城楼比肩。这灯山珠光宝气,闪闪熠熠,吐翠旋玑,镂金镌玉,五彩灯焰炫迷了所有人的眼睛。这灯山大得让人咋舌,且自下而上有路可通,身入其中,在层层叠叠千影万影灯光下,自有登临天市畅沐霞光的感觉。

午门城楼上的王公大臣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有秩序地下楼去近距离的观赏鳌山灯,文官们比试猜灯谜,然后为灯会承制颂诗。天启六年的元宵盛会就这么度过了。

正月还没过完,朱由校得到一个新的惊人消息,后金八旗在去年十二月末突袭了朝鲜,掠走了大量的马匹、铁器和粮食。朝鲜百姓苦不堪言。朝鲜王李倧上疏大明皇帝请求靖剿建州。然而努尔哈赤这一次非常狡猾,没有让精锐部队过长时间的待在朝鲜,他们已经撤回八旗自己的地盘严阵以待、枕戈待命了。

朱由校心中大惊,经过几次大战,八旗折损兵马无数,但满洲还有如此强的实力,速战速决的胆气让人震骇,不能大意啊。他急忙去到京营检查将士们的作息,要督促他们加紧训练,然后去数理院开的军工厂询问火器的研发进程。

到了二月份,北方的天气回暖。京城里头,高高低低满满囤囤塞满了砖头房子,看春景儿不如郊外熨帖。但各家各户的孩子早就跑出巷子口,在空场上玩起打柭柭的游戏。

这柭柭的形同枣核儿,用二寸长的硬木制成。放在地上以棒击之,第一棒把柭柭击起来,第二棒跟上去把飞转的柭柭凌空击远。小孩儿们玩这个游戏以击远者为胜。

京师民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芽儿,打柭儿。”眼下正在杨柳发芽儿的早春二月,满京城都活跃着打祓儿的孩子。这些黄髻小儿的欢呼雀跃,更是把人们寻春探胜的心情撩拨了起来。

街上到处都是踏青的人们,若是出城,四郊有多处胜景可供留连,可是城里头,人们寻春一般都到什刹海游玩。

皇帝不敢松懈勤奋的处理政务,身边由高永寿和方正化伺候起居和办公,他们二位太监都是内书堂出来的,识文断字、提笔成文。魏忠贤和刘若愚放假休息。

魏忠贤为皇帝做事这么多年,攒了些积蓄,在紫禁城外买了座大宅子,说得上是宏敞华丽。

轮到魏忠贤放假的日子,他回宅子的第一件事是让两名小丫环替他捶腿捏脚,解了乏劲儿,然后才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