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75章 介休范氏(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山西介休,位于太原盆地南缘,汾河之东,绵山脚下。县城位于南北通行孔道,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店铺密布,商贾云集,自古为三晋名城。

介休、平遥两座县城之间有个张兰镇,金元时代就是官道驿站。张兰镇东南六里地,有个叫张原村,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其中住着晋商之首范氏家族。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方边疆,防备蒙古军队南侵,在长城沿线长期驻扎数十万重兵。为了保障边防军队的粮食供应,实行开中法,用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办法鼓励商人向边塞军营输送米粮。这项制度直接激发了山西商人从事边境贸易的欲望。

晋中平川是山西的谷仓,距长城不过数百里路程。介休不少农户人家也加入了北上运粮和贩盐的商队。经过几代人的艰辛跋涉,范家在塞上重镇张家口站住了脚。

山西人北上塞外经商,必走的长城关口就是“西口”杀虎口和“东口”张家口。

范家族长范永斗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主动地与满洲开展贸易。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家族等晋商连年不断地运送粮食、布匹、绸缎、茶叶等商品和八旗兵急用的军需品,甚至还有军械,换取东北的人参、貂皮、鹿茸等特产。

在与蒙古、满洲的商贸往来中,晋商讲究诚信,在关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范永斗在这些买卖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熟悉了满、蒙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物产。

更重要的是,范永斗等晋商,通过贸易活动结识了满族不少掌权的大人物,他们经常向这些人物主动介绍关内的政局和各地的社会情况。为了生意,他们甚至利用商贸往来的机会为满洲刺探关内的军事情报,以换取牟利的商机。

范永斗目前并不在山西,他在长城之外的归化城做生意。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中游、上游交界处,是一个成熟的商业之城。扎达海河明净清澈,从归化城北边的大青山峡谷中流淌下来,泠泠淙淙地绕着城墙向西而南流淌过去。

沿着扎达海河的两岸,在那宽阔的河滩地上一溜排开的是归化人称作“桥”的各种市场:牛桥、驼桥、马桥、羊桥……把一条扎达海河弄得热闹非常。一群群等待出售的牛、羊、驼、马都麇集在河滩地上,牛哞马嘶羊咩驼哦此起彼伏,商人们的叫卖声招徕声与牲畜们的叫声汇成了一片。

忙碌的商人们匆匆走着都带着小跑;一列列骆驼载着货物拥挤在街道两边,在等待着验货卸货。街道上这里那里走不出几步便被拥塞的驼队所阻隔。骆驼身上散发出来的腥臊气和它们排泄的屎尿的酸腐气味混合在一起,充斥在空气当中。

每个第一次来归化城的商人,都会被这里的奇异景观惊呆了,犹如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个面容粗砺脸色黑得铁皮片似的骆夫汉子“嗨嗬,嗨嗬”地吼叫着,将沉重的货驼子从骆驼背上卸下来,头戴圆帽的商号的年轻伙计们一边擦着额上的汗一边拿毛笔在货驼上画着记号。

小吃摊摊主和卖艺的叫喊声显得特别刺耳。一个光膀子的艺人把一支带红缨穗的画戟在鉴赏头上飞快地旋转着,引起观众的一阵喝彩。看客中有卸完了货的驼夫、穿着各色袍子的蒙古族男女、衣帽整齐的商人、光脑袋的喇嘛、面容黝黑身挎腰刀的藏族人以及灰蓝色眼睛蓄着胡子的俄罗斯人。

范家在这归化城有分号,城内的街道路面是大小匀称的石子铺成的,很整洁。通往分号的这条街道的气氛与大街不同。没有喧嚣和嘈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