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218章 生态危机(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徐母见了自己的儿子回来,是高兴不已,感情浓烈时,一滴老泪从枯瘦的脸庞划过。

“娘,不孝子害得您孤身一人居住在京城。儿子以后一直侍奉您老人家。”

“弘祖,娘是高兴。当初你爹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弘大祖宗的事业。现在为娘我得到了万岁爷指派的仆人、大夫,他们悉心的照料我,都是因为有你这个出息的儿子。”

徐霞客听了此话心中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多了几分。当晚他与母亲聊他在路上的趣事,把买来的五香兔肉分给家里的仆人,一起吃掉了。

来到家中的徐霞客并没有无所事事,他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游记。在家里呆了没几天,秉笔太监刘若愚来找徐霞客谈话。

“大旅行家,这回在家呆几天啊?”刘若愚问道。

“刘公公太过誉了,我只是一介草民。这回我打算一直在家侍奉老娘,不再出行了。”

“哦!哦!我明白了。哎,陛下对你写的游记一直很感兴趣。这回有没有新书要给皇上看啊!”

“有的,我正在整理手稿,刘公公麻烦你给皇上带话,让皇上不要太着急。”

“行,我会说的。”说完,刘若愚叫随从宦官端了一盒银两进来,他接过来冲徐霞客道:“这是一百两白花花的台州纹银,皇帝看你旅行辛苦,特地赏给你的。”

“陛下天恩浩荡,草民愧不敢当。朝廷对我老娘的照顾已经是如此的体贴,我怎么能收下呢?”

“行了,大旅行家,不要自谦了。赶紧收下吧,本公公估计,过几日皇帝就会召你入宫谈事。”刘若愚把银子留下就离开了。

正如刘若愚所言,过了仅仅五天,皇帝就召见徐霞客到武英殿谈他路上的见闻。

徐霞客今年才四十二岁,已经是满脸皱纹,面部的每一道沟壑都在叙述着他旅行中遭遇的风霜雨雪、豺狼虎豹。穿越者对这位大旅行家是满腹的钦佩,他问道:

“徐霞客,你这回在外头,有什么见闻或体会想和朕分享吗?”

这位遍游天下的徐霞客是个实在人,对皇帝充满了感激,他把自己对明朝自然环境破坏的所思所想告诉陛下,毫无保留。

明朝所辖疆域“东起辽海,西至嘉裕,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明初,承前代山河之残破,这片广袤的大地已显露出自然生态体系继续退化和恶化的疲态,其后纷至沓来的又是人口1爆炸性的增长和对资源掠夺性的破坏,以致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陷于不堪重负的窘境,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森林面积的锐减是明代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更恳、战守、移民等造成大片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当时已不是个别现象。

就黄土高原的吕梁山中北段而言,自宁武关以西,南至离石,远在岢岚、河曲、保德、五寨、偏关等地曾有成片森林,多毁于明代屯田。

嘉靖年间,管理九边屯田御史庞尚鹏所呈《清理山西三关屯田疏》说:“顷入宁武关,见有锄山为田……今前项屯田俱错列万山之中,岗阜相连。”足见成片的森林,已被开成了坡耕田土。尔后这里又退化为丘陵沟壑区,至今仍为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段。

《长安客话》记载,冀北燕山于成化年间还是树木延绵数千里,山势高险,林木茂密,人马难以通行。后来戍守之军在边墙附近烧荒,“每年大放军士,伐木两次”,“四山尽烧,防有伏者”,“近边诸地,经明嘉靖胡守中斩伐,辽元以来古松略尽”。

到隆庆时,这片原始森林的“千里古松”已被斫焚得荡然无存,致使自然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演变。从此,这一地区的水患增多,湖泊泉水日趋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大量减少或绝迹。

另外,流民迁徙也加剧了毁林进程。明代前期,全国人口不过六千万上下,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开发程度来衡量,无需垦荒拓田已足以养活全部人口。然而由于皇族宗藩、权贵豪强恣意兼并土地,民间膏腴之地所剩无几。如四川蜀王府就占有了整个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田土。

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拖家带口遁入深山老林,成为明代社会的一个庞大的阶层——流民。明代中期,就荆襄地区而言,在原先杳无人迹的茂密山林里就涌入了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