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159章 准备大事(1 / 1)

作品:《大明由我而校 第217章

天启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皇帝到皇极门临朝亲政。

这一日,南京发生地震,地面发出如雷般的声响。

本月初,两当县发生民变,知县牛得用被杀死。

该救灾派出钱去,该镇压派出兵去,除此之外,朱由校为天启五年的开始颁布了三件大事:

第一、发布《天启历书》,明年采用重新修订的农历。

《天启历书》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关于历法,后者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这本书主要由数理院院长徐光启、院士李天经领导团队编纂,在华耶稣会的龙华民、罗雅谷、邓玉涵参与短期编制。

第二、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明年要实施清丈田亩,山东、北直隶要实施摊丁入亩。

第三、朝廷将在沿海的二十个城市设置市舶提举司,专门负责征收货物进出口税和船舶停靠税。

这三件事提出来,满朝文武皆是震惊,朱由校当廷说完,就有人窃窃私语。太监刘若愚呵斥一声交头接耳的官员们,然后就宣布退朝。

下了朝,朱由校突然起意,想在北京城逛一逛,看看老百姓的生活如何?他带了几个锦衣卫伴驾,又叫上了宋献策陪着,从西华门就出了紫禁城,到了外头。

时值深冬,天清气寒,枯树插天,马蹄嘚嘚有声。久不出宫的皇帝深深呼吸一口清冽的空气,笑问宋献策:“怎么一街两行人家都是砧板响?”

“陛下,今天是小年,不大不小是个节日。家家都在剁肉馅包饺子呢!”宋献策笑道。

朱由校不禁莞尔一笑:老百姓过节都能吃上饺子了,不能不说政事渐兴啊!泰昌元年这个时候出来,这一带到处都是讨饭的、说道情、打莲花落儿的、卖唱的、插了草标的孩子。这才两年多的时间,到处都是肉肆行、海味鲜鱼行、茶铺、酒坊、成衣行、玉石珠宝行、纸行、文房用具行、铁匠店……五花八门三十六行虽不齐全,却也都粗具规模,像个兴旺的派势了。辽东若无战事,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几年之间就会再变一个样儿。他才二十一岁,能做多少事情啊!

看见的皇上的笑颜,宋献策也是喜上眉梢,他以前是布衣论朝政——隔靴搔痒,今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这个帝国的未来走向。说不定日后青史留名,也不是不可能!

“宋献策,最近北京城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说给我听听!”朱由校又转过了几条胡同,几个菜市场,他问道。

“少爷,最近有家茶馆来了个说书先生叫柳敬亭,他刚刚三十岁,很受北京百姓的欢迎。”

“哦,柳敬亭,咱们去看看他水平如何?”

宋献策点头称是,带着皇帝去了一家茶馆,这茶馆面积很大,里头有专门的书场。这一行人都买了上座票,朱由校坐在锦衣卫的正当中。

书场格局不算很大:中央照例立着一个讲书台,台上设有一桌一椅,桌上别无长物,只有醒木一方,折扇一把。那是说书人的全部道具。在台子的四周,围着一溜儿一溜儿的长凳,其中最靠里的一排,还摆了好几把带靠背的椅子,算作“上座”,专门用来招待有脸面或肯出钱的客人。正式开讲时,门外悬出一块“书招”,上面横写着说书人的姓名,下面直书“开讲书词”四个大字。

柳敬亭上了台说的是隋唐演义。朱由校仔细瞧了一瞧,这人怎么长的那么寒碜。柳敬亭长得又黑又丑,外带一脸大麻子,看上去土头土脑,其貌不扬。

可是,只要他往讲台上一坐,惊堂木一拍,那股子生龙活虎的劲头,那穷形极态的叙说本领,以及那轰动四座的如珠妙语,就使他仿佛完全换了一个人。凡是听过柳敬亭说书的人,几乎没有不被他那神奇变幻的三寸舌头,和一双小而有神、永远闪烁着狡黠、活泼光芒的眼睛所征服。

听了大概半个多时辰,柳